每日一故事444:坚持正确也误事
标签:
我的随感录每日一故事随感小诗樟青 |
分类: 每日一故事 |
坚持正确也误事
选编:樟青
有位小学女教师,口才很好,人也热心,不过脾气有点暴躁,看到不对的事,总要上前纠正。为此,镇上很多人都和她吵过架,即使被帮过的人,也不领她的情。
一天,这位老师又和镇上的人吵了一架。回到家里,她开始反省自己,整整一夜,却找不到任何理亏的。为此,她很苦恼,便上山请教智缘师父。
老师把发生的一些事情,一一告诉师父,每说一件事,便询问她的观点是否正确。智缘师父频频点头。她更加不解地问道:“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不领情呢?”
师父答道:“虽然你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处理的方法却有很大问题。不顾及别人自尊心的劝告,即使做得再多,说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甚至,适得其反。”
最后,师父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在处理一件有争议的事情时,谦虚地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是非常必要的。”
【读后感】1、嗔恚尽烧功德林,伤人伤己最伤心。坚持正确也误事,春风化雨是妙音。——千万别得理不饶人!因为,既伤自己身,又伤他人心;因为,只能“适得其反”,将事情弄得愈来愈糟;更因为,所谓正确,即非正确,是名正确。
2、能饶人处且饶人,授受同体般若门。见性从来开心处,无智无得亦无痕。——重温故事,耳边响起了:一定要学会息怒,把“生气”消灭在萌芽状态;万万不可认为,生气是“正直、坦率”,或是值得炫耀的“豪放”。(《莫生气》)这话,首先是对“我”说的!
【博友留评】1、“在处理有争议的事情时,谦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是非常必要的。”——说得多好哇!(高原石头)
2、受益了!要学会:能饶人处且饶人。(小桥流水)
3、徒有热情还不行啊!戳人心窝揭人短,伤了自尊远离你!(亲亲乔木)
4、为所谓正确,有时会伤人害己啊。受益不浅!收藏醒心,感谢!(拂影)
5、要学会婉转。(万物同体)
6、老师的毛病就是喜欢纠错,眼里不揉沙子。我的读后感是:要学会婉转表达,还要学会包容!世界上的事不一定都是非分明!(阳光)
7、说得很好:要尊重他人感受,还是要多看人阳光的一面,反而要好些。不然会适得其反。——我也从中得到了启发。(喜相逢)
8、贪嗔痴慢疑,无明从此起。嗔烧功德林,忍者波罗密。// 病从口入祸口出,爱语如春刀剑无。良药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神效殊。——欣赏赞叹!随喜!(普光)
9、要学会息怒,把生气消灭在萌芽状态;万万不可认为,生气是“正直、坦率”,或是值得炫耀的“豪放”。这话,首先是对“我”说的!继续顶上有关快乐的故事,祝朋友们永远快乐!(樟青)
【相关阅读】1、贪嗔痴慢疑,无明从此起。嗔烧功德林,忍者波罗密。(《无明从此起》)
2、病从口入祸口出,爱语如春刀剑无。良药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神效殊。(《可爱的人》)
3、“嗔——小冤不嗔,大冤嗔吗;行善不嗔,止恶嗔吗;对外不嗔,对内嗔吗?”依然是妄心观妄心!哈哈!(《“我”之拷问之拷问》)
4、清晨,听得一阵呵斥:“嗔为五毒之一,可烧功德;酒为五戒之一,可燃嗔火!”惊恐愧怍之余,突想重发一组文字,为心路烙印,为自律加鞭……(《为自律加鞭》)
5、嗔恚(huì):亦为“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嗔恚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嗔恚的产生与作用,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百度百科)
【后记】1、“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读,也便会有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哈姆雷特。”朋友们,一起重温“每日一故事”,留下一句“读后感”——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感慨顿悟。好吗?
2、本文故事选自《戒嗔小和尚讲故事》(书禅雅社);选入时,略有删改。
——初稿于2010、8、2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