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一故事433:有这样的三个孩子

(2010-08-13 11:37:25)
标签:

我的随感录

每日一故事

随感小诗

樟青

分类: 每日一故事

有这样的三个孩子

 

选编:樟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有这样的三个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你感到意外吗?

 

【读后感】美丽梦想般若帆,亦真亦幻莫预言。拨亮心灯最完美,顺风逆流皆向前。——我们做过类似“预言”的傻事吗?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要力求完美”:走近她,呵护她。这样做了,或许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万事万物,众缘和合;然而,我们呵护了童心,走近了童真。

 

【博友留评】1、我就有深刻感受。我儿子从小很聪明,我很喜爱;女儿似乎有些迟钝。可现在的事实是女儿乖巧孝顺有智慧,而儿子却自理能力差,最关键的是不快乐,让家人操心……(万物同体)

 

2、孩子个个是天才,因材施教最本真。随缘成长莫强求,任由发展栋梁材。(亲亲乔木)

 

3、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有的是善于科学研究的千里马,有的是有美术特长的千里马,有的是擅长观察的千里马,有的是喜欢种植的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发现千里马的潜能、并给机会的老师,就是伯乐。可悲的是:应试教育,不仅困住了为数不多的伯乐的手脚,更无情地把无数的千里马圈养成只爱吃草的机器马。(禾风001)

 

4、超赞同:“天生我才必有用”,“原来聪明即用心”。(兰心斎)

 

5、如果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在中国长大,他们依然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只是这世上少了相对论、进化论 ,少了一个雕塑家。缘分不同,结果亦不同,但愿世间有大同。(晓马赏风)

 

6、美丽梦想般若帆,亦真亦幻莫预言。拨亮心灯最完美,顺风逆流皆向前。——我们呵护了童心,走近了童真吗?继续顶上有关快乐的故事,祝朋友们永远快乐!(樟青)

 

7、乔木灌木皆树木,各有所长皆是才。(亲亲乔木)

  

【相关阅读】1、是法非法非非法,授受同体大般若。(《肩负重任的小男孩》)

 

2、天生我才必有用,净心尽力好钥匙。(《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

 

3、待到一日悲智起,原来聪明即用心。(《以不聪明,不可不用心》)

 

4、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21名?他多次向妈妈询问这样的问题。

 

妈妈感觉儿子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被排名伤害着。一次,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但这样的回答,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些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上了初中,比过去更加刻苦,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肯定儿子的进步,母亲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她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里,没有告诉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想,她一定很完美!

 

【后记】1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读,也便会有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哈姆雷特。朋友们,一起重温每日一故事,留下一句读后感”——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感慨顿悟。好吗?

 

2、本文故事与“相关阅读·4”,均选自《班主任应该认真品读的10个故事·完美定律》(作者:自留地);选入时,略有删改。

 

——初稿于20108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