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实,自然,永远的最美

(2007-05-27 08:28:49)
标签:

我的随感录

樟青

分类: 我的随感录(2015)
真实,自然,永远的最美

 

樟青

 

    【写在前面】晨,在“社会与自然”,拜读了两篇文章:《我们是在交流,还是在表演?(秋韵竹音)与《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下一代(思想者);读后,百感交集,浮想联翩……于是,便发了这一旧帖——依然是头痛心疼的坐而论道!唉,我还会什么呢?!

 

一、问题提出

 

(一)

    请欣赏一首小诗《对面的老师看过来》,是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根据歌词改写的。

 

对面的老师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

不要用成绩把我看待,其实我并不坏。

差等学生的悲哀,说出来谁明白;

求求你抛个正眼前来,夸夸让我乐开怀。

我左盼右盼,上盼下盼,老师却总对我视而不见;

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不知老师为何不理不睬。

对面的老师看过来,看过来,

差等学生并不坏,需要你给我一点爱。
……

 

    从这首小诗,我读出了孩子对“爱心、童心”的渴望,尤其是所谓的“差生”;听到了时代对“真实、自然”的呼唤,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二)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的话,揭示了教育的职务:教做真人,学求真知。

 

    真实,真而不假,实而不虚。做人需要真实,因为,真实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理由;课堂需要真实,因为,只有真实,才有生命。真实,是“真诚、真爱、朴实、扎实”;真实,是“真情实况”、“真情实感”、“真心诚意”。

 

(三)

    雨果(法)在《短曲与民谣集"序》中,写道:“诗人只应该有一个模范,那就是自然;只应该有一个领导,那就是真理。”几千年来,华夏先哲们,崇尚自然,参悟真谛,发聋振聩的名言警句,也俯拾即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自然,永远是人类的老师;顺其自然,辅之自然,永远是最大的教育法。“是以圣人无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下篇)教育是万物之一,教育方法论,也该是“辅”教育之“自然”发展,“而不敢为”,最后归结到一个“辅”字。我们不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自作主张,别出心裁,刻意造作,为所欲为;也不可以听其自然,天生天养,袖手旁观,置之不理;而要照顾照应,帮助事物的发展。(《中国教育源流》)

 

(四)

    新课堂,真实、自然——真诚、扎实、简单、生成;新课堂,返璞归真——化繁为简,转识为智,变苦为乐。真实、自然,永远的最美;真实、自然,人类永恒的课题!

 

二、具体策略
 
(一)

    新课堂可用“三句禅”而辅之:千法万法,钻研教材第一法;千原则万原则,激励参与第一原则;千重要万重要,提升自我第一重要。请切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用好。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育机智,是最佳的教学法;真实、自然,是永远的教学法

 

    1、凸现新理念。应弄清“五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主动性、独立性,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水涨船高;独特性,创新意识的核心,主动性、独立性,是它的基础;体验性、问题性,探究之根本法,创新之必经路。

 

    2、落实保底线。从“双基线”来讲,即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习作、习惯,学段、课时不同,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从“情感线”来讲,即想学、乐学,起码不怕学。

 

    3、强化根本法。如阅读——读得进、记得住、用得来。要让学生把文章读通,正确流利;读短,抓住要点;读长,个性化阅读,并读写结合。要抓住文章精妙处,带领学生读、记、用。如《西门豹》,抓住如何智斗;《猫》,抓住如何把猫当作小孙孙来写。

 

    又如习作——保通顺、开思路、表真情。保通顺,最根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多朗读,多积累;过分的修改病句,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开思路,可以是发散的,可以是求异的,还可以是逆向的。如写“送人玫瑰”的文章,可以这样开拓思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受人玫瑰,心添馨香;送人荆棘,手留余刺;不予玫瑰,亦留馨香;授受玫瑰,要有真心……

 

    表真情,即让学生学会真实自然地去表达。一位学生在给我的来信中,曾这样写道:“我写作文并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喜欢用‘情’来写,所以,我也总结不出其他什么经验来。”我想,这位学生总结的经验——“以情来写”,就是最大的经验,是习作的根本法。

 

(二)

    新课堂,需要简单;新课堂,必然生成。而“简单”、“生成”的真正法宝,还是“真实、自然”,以及恰到好处的“自学辅导法”——

 

    顺乎自然即简单。支玉恒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问题”,摒弃华而不实的形式;于永正老师认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

 

    真实自然方生成。新课堂中,“生成”无时无处不在;她是“真实、自然”的宠儿,也是新课堂的“试金石”。生成,需要倾听,首先学会真诚;反馈,要及时、正确;激励,应促使思维、情感之爬坡;引导,须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或扩大,或疏导,或堵截。

 

    “自学辅导法”主要有言教、物教、身教。言教——演讲式、答问式、讨论式等。在儿童好问的心理基础上,教师应该让儿童多问,并且好好耐心地答问;然后把答问随机展开,引进到简单的讨论上来。小学以“答问”为主式,附带“讨论”。物教——观察、实验、发现、生产、采集、调查等。身教——感化:以身作则;暗示:笑容、眼神、手势。感化与暗示的作用,主要是以教师的品学为条件。(《中国教育源流》)

 

三、与你共勉

 

(一)

    当一名小学教师,最大的幸福在于:可以与“真实自然最亲近的人”在一起,少了凡人的纷扰,多了童心的纯真;可以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尽情地教学相长,尽情地掏心掏窝;可以不断地付出牵挂、希望,不断地收获惊喜、感动。

 

(二)

    “发展,硬道理;和谐,主旋律;真善美,永恒的追求。”老师们,让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带领孩子们,在情理交融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培育并起的悲智——学语文,学做人;在构建“真实、自然”的新课堂中,不断发现与思考,不断学习与放下——与新课程、与孩子们一同成长!

 

    【后记】1、前一段,曾围绕“真实,自然,永远的最美”这个话题,分成“问题提出、历程回顾、具体策略、与你共勉”四个部分,对“新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本文节选其中的三部分,并作一些删改,且作为《教育研究什么》的姐妹篇吧。

 

    2、:《教育研究什么》姐妹篇:(1)教育研究什么; (2)我思故我在;(3)心中的佛教; (4)语文教育教学感言;(5)真实,自然,永远的最美

 

    3、本文初稿于2006、7、23 ;整理于2006、11、26;重发于2007、5、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也谈悟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