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西夏陵

标签:
旅游世界文化遗产西夏王陵 |
分类: 国内旅游 |
2025年 7 月 11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7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 “西夏陵”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文化遗产。
西夏是十一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银川市)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89年,经历10代皇帝。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最鼎盛时期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
在西夏王陵旁的一家餐馆里挂的一幅字,写的是西夏文“高朋满座”。
来到这个景点,门楼上有四个大字,虽然是方块字,却不是汉字,原来是西夏文“大白高国”,这是西夏内部的国号,意思是居住在黄河上游的大国,黄河上游当时叫白河。我们进去后先是参观“西夏博物馆”,然后游览王陵。
写有西夏文字的残碑。
西夏博物馆很气派,分上、下两层,有9间展厅。走进大门,首先看到一座正方形雕塑,形象非常奇特:一个人屈膝跪坐,头部几乎占三分之一,面形方圆,五官扁平,高颧骨,塌鼻子,口中两颗大牙外凸,双唇紧闭,两乳硕大,两条粗壮的手臂握拳放在膝上。后来才知道这是个人像碑座雕塑,是把西夏陵出土的石雕人像碑座放大10倍制作的。在汉族地区一般是用龟来驮碑,而西夏用这种石雕人像驮碑。原来西夏是党项族,系羌族的一个分支。这个民族的女性地位崇高,西夏建国后这种遗风犹存,用女性驮碑是生命、力量的表现,体现了西夏党项族顶天立地、顽强坚毅的精神。
博物馆大门内的人物雕像。
西夏陵出土的人物像,她是上面石像的原型。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雕像。
用铁丝做成的铁衣盔甲,可见当时技艺的高超。
西夏时期的《彩绘五男侍木板画》。
西夏的国都兴庆府,即今天的银川市。现在它有一个区叫兴庆区。我们参观的西夏皇家园陵──西夏陵位于银川市西贺兰山脚下。从展览中我们了解到,李元昊虽然能干,但生性凶狠多疑,建国称帝后,更加骄横荒淫,他与妻子野利氏的堂嫂私通。又见儿子宁令哥的妻子貌美,竟然占为己有,立为“新皇后”。宁令哥为报夺妻之恨,乘元昊酒醉,将其刺伤。元昊因流血过多而死,只活了四十六岁。
唐僧像。
牛是西夏的吉祥物。
出土的西夏鸟人。
这个是仿制品了。
这里的垃圾桶都设计成西夏风格的。
佛教在西夏被尊为国教。西夏文创制不久,就开始将汉文佛经翻译成西夏文。经过五十三年的努力,共译成三千五百七十九卷西夏文佛经,即《西夏文大藏经》。这是我国最早翻译并印刷发行的少数民族文字的大藏经,在我国译经史上乃至世界翻译史上都是一个惊人的创举。
仰视巍峨的承天寺塔。
远眺西夏王陵。
这座主墓原型是AI图中的模样,经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成为现在的玉米笋。
远处的土堆是王陵的阙台。
按照汉族的习惯,墓室就在陵台的下方,而西夏陵园的墓室是位于陵台前10米,深25米的地方,这在中国陵园建筑中是极特殊的。陵台并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偏于中轴线以西。西夏人认为中心是佛教“神明”之位,鬼神居住的地方,所以排列位置时必须避讳,即使是帝王也要给神仙让路。

西夏王陵在贺兰山的护卫下格外宏伟。


岳飞的“满江红”中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使历代中国人都知道了贺兰山。西夏陵园就在贺兰山下,封建帝王选择陵园地址是非常讲究风水的,这里背靠贺兰山,居高临下地望去,远处是波涛汹涌的黄河,正是古时风水所说的上吉之地。风水虽好,却没能保佑西夏传之万世。昔日辉煌的陵园,现在只剩下一座座土堆供后人凭吊。
千年之后这里因为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