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环节

(2009-07-07 19:45:19)
标签:

英特尔未来教育

新课程改革

杂谈

分类: 教学点滴
       1、小组的建立

       建立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小组间水平相近,组内成员虽各有差异,却有互补作用。分组时,可以先以学生学习程度组分,使各小组水平接近,便于组间公平竞争。家庭居住比较靠近的学生尽可能分在一组,以利于课外同学间的互助。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尽可能分配在关系融洽、随和的小组,而对有小团体倾向的一些学生则不宜分在同一组。男女生比例要适当。小组规模一般在3——5人为宜,人员过多,学生参与机会就少了;小组人数过少,也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当学生还缺少小组合作的经验时,以人数少些为宜。小组划定后,要相对稳定,以利于同学间合作。经过一段时间,可重新分组,使每个学生都有和班上的其他同学合作的机会。将优等生集中于一组,学习困难的学生集中于一组,或将水平差距过大的学生集中于一组,都是不足取的。

       组长的挑选,要考虑到其学业成绩、同学关系、能否以身作则和组织才能等方面。组长采用轮换制,给每个人以改变角色和锻炼的机会。组长的职责是:给组员发放材料,领导组员活动,分配组员任务,综合大家意见,代表组员与教师或别的组联系等。编排小组座位应尽量让组员靠近坐,以利于共同使用学习材料,小声交换意见,或用眼光彼此交流。要考虑到小组活动方便又不影响其他组,当教师讲解时学生能很快面向讲台,又便于教师指导,故全班座位以小组为单位排成马蹄形。建立小组后,为使组员间建立其积极的相互依赖作用,教师可以采取一下措施:

      (1)交给小组的任务,分成若干部分,必须由每个组员完成其中一部分后,这项任务才能完成;

      (2)给每个组员安排不同角色,使之互补,如有的成员负责记录,有的成员画图,有的准备发言,有的负责检查等;

      (3)教师考核小组成员时,是以小组的平均分作为每个人的成绩。

      (4)当小组成员都达到某一标准时,才给每个人以奖励;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竞赛或游戏活动。

       2、学生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

       如果学生对合作没有正确的态度,小组学习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是成功的需要,合作的关键是人与人的协调,要真确看待自己和别人。要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态度:

      (1)学习积极主动,勤于思考,不依赖教师和其他同学;

      (2)乐于助人,优势互补,弱势相助;

      (3)虚心学习,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人人机会均等;

      (4)敢于发言和质疑,不同意见一定要讲出来,并说明理由;

      (5)服从领导,讨论时要轮流发言,说话声音要轻,不大声喧哗。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在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观摩示范,设计一些一定要通过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教师还可以对合作态度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为使小组学习取得效果,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应着重培养一下技能:

       (1)建立和维护小组成员间相互信任的技能,如尊重别人、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能调控自己的情感,对别人恰当赞美、微笑;

       (2)同学间有效沟通的技能,如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边听边思考,表明自己的见解,发言条例清楚,简练而又突出重点;

       (3)解决组内冲突的技能,如组员间有争议、有不同见解能妥善处理;

       (4)合作策略的技能,会选择适当的合作策略,恰当分工,优化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成效如何,组长至关重要。对组长要进行培训,为了使合作气氛和谐,组长应平易近人,对组员诚恳友好,善于组织组员一起活动。组长还应学会一些技能,如当大家沉默时,为使人人积极参与,可以先说明任务的范围,学会提出有关富有刺激性的问题,或将任务分解,也可先征求一二位组员意见,再根据这些意见提出问题或作说明;如果小组讨论离题,组长可以提出一个追究性的问题,引导组员重归本题;如果进度过慢,组长可以叙述实例,发问或参加发言,综合论点,从而加快进度。这些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培养,长此以往,就能见效,学生素质就会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为使小组合作学习获得成功,教师应事先做好教学前的准备。为节省课堂时间,有的问题可以布置预习,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小组活动前要有明确的活动项目及目标,然后给各组设计便于学生合作互赖的适宜的作业,再由组长将作业分配给组员,分配任务时要照顾同学间差异,分工要明确,使每个人对作业都发生兴趣而努力工作。对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可组织学生讨论,讨论题后进行大组交流,这时可以采用发言、演示、实验、测验等多种形式,可由组长代表全组交流汇报,也可由教师临时指定或组员根据小组活动的表现推举组员汇报,要求每个组员都认真准备,这样有利于小组个体责任的建立。大组交流时,教师要注意控制速度,有时学生自己抓问题水准层次较低,教师要适时点拨或解惑,要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小组活动作出评价。对合作成功的小组要奖励,让学生感受成功喜悦,在实践中体会个人与集体关系,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4、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制定者、程序设计者、情境创设者、讨论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教师在小组学习前应制定小组学习的目标,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提示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如需组织学生讨论,应创设讨论的情境,学生便能跃跃欲试,展开讨论。教师还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在知识上、技术上给予帮助,但不可代替他们思考,不可暗示解题途径。教师应以平静的心情听雪深发言,如有说错,先让其他学生更正评论或补充,仍有错,教师再发言。学生回答正确,应予赞赏,学生意见对立时,要鼓励成员把不同意见表达出来,并支持少数人的正确意见。

      5、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不同合作学习的形式适应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形式的效果出入很大。为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应加强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对共同活动加以改进,提高其有效性。可着重评价一下几个方面:

     (1)小组活动方式;

     (2)小组活动的秩序;

     (3)组员参与情况;

     (4)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

     (5)对其他组意见的补充修正;

     (6)组员学习的效果。

      组员学习的学习效果,可以从教师提问、学生作业、竞赛、测验等多方面综合评定,主要从学业进步来评定,而不是只看学业成就。还要评价在相互合作的小组学习中,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和合作技能是否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