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攻壳机动队2017 票房悲剧谁的“锅”?

(2017-06-21 21:36:06)
标签:

攻壳机动队

斯嘉丽约翰逊

押井守

攻壳机动队2017

分类: 影视娱乐频道
攻壳机动队2017 <wbr>票房悲剧谁的“锅”?

文/秦子陵
    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是日本动漫界知名IP,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更被国内动漫迷奉为神作之一。首先其TV版一集一个故事,无一不在讨论高科技的未来,科技与人性的矛盾冲突与思考,可谓是动漫界的“黑镜”(知名烧脑英剧),相比之下,东方文化熏陶的温馨感,又与英式冷酷黑色幽默形成鲜明对比,经常在轻描淡写的叙事中就能催人泪下或会心一笑。此外,动画大师押井守于1995年带来具有其鲜明个人风格的剧场版动画,更是将这一IP推向了不朽的哲理巨作的高度,事实上,押井守个人风格甚至包括川井宪次制作的大师级电影配乐,都是强力推手。很多人接触攻壳机动队系列,都是单只看了95剧场版,并没有看两季TV版,所以对攻壳机动队的印象就是,艰深晦涩的剧情推演和高大上的哲学结构,押井守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素子少佐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成了粉丝们对素子这一人物最“满意”的解读。


    所以由押井守的剧场版培养起来的粉丝们觉得,这部动画衍生的作品,不拍成你看三遍以上才能懂的程度,那就是失败,对此事的执着,近乎“偏执”。

    我们来说“寡姐”斯嘉丽约翰逊的这部真人版《攻壳机动队》,在获知将由一个欧美女星来扮演素子少佐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广大粉丝一样惊讶,我觉得抵制“寡姐”演素子的人,多半不是攻壳的铁粉。因为如果你是真正读懂了攻壳机动队内涵的人,我们都知道素子是一个全身义体化,大脑都被电子改造的存在,又怎么会在意素子的外形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是这系列的铁粉,你就应该知道,攻壳讨论的主题“Ghost in the Shell”,粗略翻译一下——壳中的鬼魂,其实是在讨论人类灵魂的论题。在未来的高科技世界里,人类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由高科技制品来代替,甚至是脑部也可以做电子脑改造,人类的记忆,可以变成一种特殊机制的储存记忆体,那么在这种状态下,人类的灵魂在哪里?好比素子,在押井守电影的最后,她更换了一个躯壳,那么仍然留在她身体里的,是她的灵魂吗?如果记忆也被夺走,那么这个素子还是素子吗?传说中那“28克”的东西,并没有被科学家通过任何方式转移到新的载体身上,所以,高科技的全身“义体化”已经让人类失去了灵魂,变成机器人了吗?

    原作,尤其是在TV版的一个个故事中,多次提到纯粹由工业制造的人工智能体,拥有了人类的情感,最著名的就是TV版的“萌神”塔奇克马蜘蛛机器人,最后像人类英雄一样为大义牺牲,英勇“死”去,那一首它们临死前唱的歌“手心向太阳”,让不少粉丝们泪如泉涌,子陵当时也是差点哭得“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当人类也如同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样,全身都被人造的物件替换的时候,是什么让我们人类与人工智能有所区别?  这是其实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命题,严重挑战了许多主流宗教的教义与神权。

攻壳机动队2017 <wbr>票房悲剧谁的“锅”?

    受到攻壳机动队的启发(很可能仅仅是押井守那部剧场版)的沃卓斯基兄弟制作了好莱坞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系列电影之一《黑客帝国》,其中对人类存在方式的讨论也是颇为烧脑的,但是这部电影并非因此一条把自己的路堵死,它依然给了不愿意动脑筋的观众打开了一扇门,哪怕你不去思考《黑客帝国》里本身所具有的哲学层面的论题,你也可以在电影中获得充分的感官刺激,弥补你的观影体验——这就是《黑客帝国》“雅俗共赏”的成功之处。

    《攻壳机动队》真人版为什么不能做到“雅俗共赏”?首先,它并没有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商业化道路,诚如许多影评所说,从打斗到特效,并没有让眼下挑剔的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整个故事也偏拖沓老套,带入了太多的个人英雄主义。这就注定给不了大众观影市场太多的吸引力。

    而“寡姐”的锅,主要还是来自反对“洗白”的美国当地观影势力的影响,美国当前种族文化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以至于整个市场对白人担任其他种族文化类型电影的主角异常的敏感,例如《长城》在北美遭到主流评论界不留余地的无情踩踏,其实就是因为马特达蒙的介入太多,《长城》是美国人写的中国故事,本质上是由好莱坞主导的,这种情况下,启用白人主角,更加触碰了美国电影评论界的“反洗白”神经,虽然它本质上就是一部乏善可陈的电影,也不至于如此口诛笔伐的程度,可见“洗白”问题对北美电影市场的强大影响力。

攻壳机动队2017 <wbr>票房悲剧谁的“锅”?
    同时Ghost inthe Shell的铁杆粉丝们对真人版导演对原作于“灵魂”的论题给出的“美国式答案”并不满意,所谓的“你是否是人类,是由你的所作所为决定的”这种教科书式刻板的教育论调,让习惯了烧脑“装逼”的95剧场版攻壳粉们觉得十分不爽。其实,押井守剧场版妙处就在于,他把这个问题丢给了观众自己,逼格无形之间一下子就升高了。此外对于TV版和漫画观众而言,电影擅自将素子的背景身世做了改动,以加入了“美国英雄主义模式”解读,整个改变了素子这个人物的本质和性格特质,也招致大量的反感。TV版中有提到过,素子母亲于空难中丧生,素子从小就开始了全身义体化,不同年龄段使用过不同规格的义体,素子本人也叙述过小时候因为义体不适应带来的生活不便。

    “洗白”反对者(美国电影主流评论者们)以及攻壳(尤其是95剧场版)的铁粉们,构成了一开始将真人版电影的口碑“喷”成了渣渣的主力军,导致其评分一开始就跌落谷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众观影者前往观影的倾向,这才是攻壳票房惨败的最根本的原因。

    对系统看过攻壳漫画、TV版动画以及两个剧场版的子陵来说,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漫画、动画原作及剧场版,才是动漫真人化电影的职责所在,攻壳真人版某种程度上也吸引了一大批不了解攻壳系列作品的受众群体去观看动画和漫画,所以说,并非完全的失败。坦白说,此“素子”非彼“素子”,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部衍生作品,欧美文化熏陶的导演,终究还是无法拍出有浓厚东方哲理味道的攻壳电影,真正原汁原味的攻壳真人电影,也许还是得东亚的电影人操刀制作,只能留待以后了。

秦子陵 2017.6

点击访问子陵的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