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道士下山:寻找你内心深处的"如松大师"
(2015-07-05 16:51:27)
标签:
影评
道士下山
陈凯歌
光怪陆离
悟道
|
分类:
影视娱乐频道
|
寻找你内心深处的"如松大师"
——《道士下山》光怪陆离的光影世界中给出的启示
文/秦子陵
子陵看电影,好音乐不是必须的,但音乐够好,能加七分好感。《道士下山》宣传期里,张杰和莫文蔚演唱的电影歌曲那一种超然物外、云淡风轻的感觉就已经深深吸引了某秦,于是后来独自走进电影院去瞧“道士历险记”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尽管当今世间仍有道家,但“道士”这个词总让人想起武侠、志怪,反正和现代社会关联系数不会太高,只因那一袭长袍,终究与古色古香脱不开关系。然而《道士下山》,说的却是民国年间的故事,那时世外高人早已乘黄鹤远去,子陵心中最后几位名震江湖的大侠“大刀王五”、铁拳陈真,貌似都是死在乱枪之下;更无所谓鹤体天丹,神仙志怪。
然而,民国其实是个更为光怪陆离的时代,相比年代久远已不可考的远古,相比战火硝烟侠客不如小兵的诸朝历代,民国恰处于古今交替的当口,神仙志怪仍有传说,侠客怪杰遗迹江湖,中西融合,矛盾与吸引的冲击让这短短几十年勘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比较,奇人异事暗藏,阿猫阿狗都跳到圈子里来,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瞧不见的。最接近当今的民国,在子陵眼中,其实竟然如万花筒一样光怪陆离、精彩纷呈——这八个字,恰好是《道士下山》这部电影,从色彩、内容构思等方面给子陵的一个印象。从林志玲性感香艳的旗袍,到枪炮与拳脚交错的打斗,再到人物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各种价值观、人生论的冲撞与错乱,看似纷乱实则始终以“悟道”为核心的讲故事方式,无一不如此。
故事讲述一个从小在道观长大的小道士何安下,打遍山上无敌手,被长老“毕业”下山,踏入红尘见识形形色色的人、物、事,在一位导师和许多朋友甚至敌人的启发下,悟"道"、悟"人"、悟"自己"的故事。只因没看过原著小说,无法体会据传深得道家真传的徐皓峰先生融汇在故事里的道学真义,作为一个看电影先于原著的人,唯有通过陈凯歌的二次创作,来品味这个被媒体人各种青睐的民国武侠故事的风采。所幸,陈凯歌还是个爱思考的导演,同时也是个喜欢不走寻常路思考的导演,恐怕对于把道士扔到民国红尘里的徐皓峰来说,这两个人在奇思妙想方面说不定会是惺惺相惜的好“道友”。
三个故事不变的主线是王宝强所饰演的小道士何安下,技压师兄弟有着心高的一面,同时成长环境与世隔绝其心志如同白纸一张,从王宝强一贯的戏路来说,这个角色很难找到比他更合适的人了,陈凯歌这一招选角其实满机智,于是一众男神女神、帅哥影帝老小鲜肉都成了“愣神”王宝强的“绿叶”配角。但王宝强这个主角,贯穿在整个故事里,是一个体验者的同时,又像是一个旁观者——这与当下RPG界流行的“沙盒”模式类似,游戏主角接受定制,穿插在诸多经典的故事里,著名的《冰与火之歌》改成游戏作品就是采用了这一个模式,让粉丝们体验经典故事的同时,自身作为主角也有足够的参与感。作为一个叙述者的“何安下”,也成了一个十分讨好的主角,让观影者们也或多或少有了代入感。
除了何安下这个叙述者之外,三个故事还有暗藏的主线,就是面对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各种诱惑、威胁、悲欢离合,小道士的心路历程——困惑、迷失、救赎。在第一个故事里,小道士更多的是思考,是困惑,在自身面对诱惑的同时,更加不明白堕入欲魔的别人,或者有初出茅庐的愤怒,却终于开始思考;第二个故事,在险恶的人心中,小道士迷失了自我,面对善与恶的冲突,见识了长老赠言中的不择手段似乎才是世间真理,陷入狂乱陷入对道德的否定,然而突如其来的悲剧却如醍醐灌顶;第三个故事,小道士与戏子一同走上了救赎之路,声张正义是救赎,超然物外也是救赎,人心终归平静如水,入世之后再出世,才得道的真谛。
刚入世的困惑与思考,偶像轰然崩塌、狂乱与迷失,懊悔、救赎,谁的人生不是如此?许多最终病入膏肓者抱怨只是没有遇到自己的“如松大师”,然而子陵觉得,每个人其实早就在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故事就遇到了,当你开始迷惑、思考的时候,“如松大师”已经到了你心里,若不扣击心门,如何能听到醒世箴言?
电影刻意将小道士面临的世间描绘成一个怪异的世界,刻意将色彩、场景、对白、人物特性等做了充满张力的艺术表达,陈凯歌显然是有野心将这一部电影做成元素的杂烩,再试图从中提炼出一个千古不变的人间寓言。萝卜青菜各入各口,不管最终评价如何,至少子陵是感受到陈凯歌的诚意了。从《无极》到《道士下山》,心有执念,化作繁花雨,喜笑怒骂,随风即可。
秦子陵
二零一五年七月五日
图片来自《道士下山》电影宣传照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