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氏孤儿》所谓人性解读画蛇添足
文/秦子陵
《赵氏孤儿》是国史里很著名的一出悲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与它的男主角程婴就是“忠义”的代言,故事家喻户晓,说的就是一个医生因为机缘巧合卷入权贵的仇杀,为了保住客户赵家的唯一血脉,牺牲了自己亲生儿子的故事。程婴就是这个医生,为了宰相赵盾家被灭门后侥幸生存的新生世子,牺牲刚出生的亲儿性命,忍辱负重投入仇人屠岸贾门下,养大赵氏孤儿,最终揭露真相,为赵氏一族报得大仇的故事。子陵了解这个故事,不止从史书上,还有之前那部口碑不错的电视剧《东周列国》中,相比《东周列国》的中规中矩,这次陈凯歌的电影给出了一个更加能够让现代人接受的诠释。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是什么让程婴对自己的儿子如此狠心?其实最初的子陵一样,所有对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人文氛围没有太多了解的人都是很难想透的。所谓的忠义,就真的可以如此丝毫不顾忌亲情?事实上当时的社会,气节重于一切,就是一个基本的氛围,在很多春秋战国的记载中都可以看到纯粹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典故,其中豫让这样的门客侠士最为著名,但程婴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行医者,一个百姓,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千古以来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陈凯歌去拍这部电影,好像的确是当了一回现代人。在这部新片中,程婴并非传说中那么的完美,他不止有护儿心切的私念,不止有明哲保身的冲动,更有咬牙切齿的私愤,包括后来把赵氏孤儿送到屠岸贾门下,到头看来也全然沦为一种残忍的报私仇行为。这当然可以理解,放在快意恩仇的乱世,也是合理的。然而这样的处理,却大大淡化了程婴长久以来被人们所塑造的完美形象。他还值得我们尊敬吗?
也许吧,今天的人已经难以理解那时候的壮怀激烈,《大秦帝国》那位士子田常自刎明志支持秦公变法的如此类似行为,依然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那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公孙杵臼慨然赴义的时候,那一句“对得起赵家了”台词加得真是很多余,如豫让那样默默不语,矢志报主,不计自身的一切,那才是令人肃然起敬,热血沸腾的春秋战国义士,那样一个时代,人命如草芥,朝不保夕,气节就是他们存活在天地间的唯一理由,对于那样的义士来说,啥也不必说,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所谓的“吻颈之交”那样今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在那时候就是这样的家常便饭。程婴哪怕只是一介早民医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他是贪生怕死的凡人,如同赵盾灭族这样的大事,他根本不会想要有任何牵连,从他下决心把孩子放在药箱里带出去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做好牺牲一切的决心了。
陈凯歌的所谓人性解读,的确给了子陵一个更加合乎人情常理的程婴,但不是可以流传千古的那一个。不管他决意抛妻弃子是对是错,在那个时代的价值观看来,他就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一个靠得住的死士。用今人所无法理解的情怀,书写一个悲情英雄的故事。
葛优用他精湛的演技和强大的气场,驾轻就熟地按照导演的意思操控了程婴这个角色,久违的正剧葛优让子陵分外激动,好演员就是好演员,让你笑了十年,却在一朝一夕间,顷刻让你泪流满面。

两大老戏骨飚戏是本剧最大看点,环环相扣,收放自如,令人目不暇接,惊艳不已。
另外一个老戏骨,号称“肩扛第五代”的王学圻给我们带来一个人性化的反一号——屠岸贾,那个为了一己私仇屠灭赵氏的阴谋家。当然,现在的电影审美观已经不再时髦黑即是黑,白就是白,所以总要给反一号套上人性的光辉。屠岸贾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这从子陵很小的时候读到“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就已经深入我心,但把赵武当做亲生儿子一般养大,说一点都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屠岸贾的人性化,虽然有点过分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故事的主旨,但还是比较出彩的一点。这全都归功于王学圻收放自如的演绎功力,把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描绘得出神入化,眼神中透露出的复杂情绪,深深印刻在子陵心里,这原来就是屠岸贾,那个遭逢人世间最锐利的复仇之剑的阴谋家,一个背负千古骂名的罪人,从坟墓里爬出来,眼神很幽怨……
打酱油的鲍国安老师、张丰毅、海清和范冰冰也给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至于晓明仔,依旧帅着,依旧耍酷着,赵文卓没了打戏,连酷和帅都没得耍了,完全路人。子陵还是一贯坚持着历史剧演绎必须要有深厚的话剧表演功底的观点,那种戏剧张力,那种强大的气场,能够给人的震撼,并非一般的演员可以把握的。

本剧“酱油党”代表海清初次涉足大荧幕令人眼前一亮,意外惊喜。
可能不是每个看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程婴所救下的那个孩子,就是不久后三家分晋的主角 ——
一代英主赵襄子的曾祖,三家分晋开启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赵氏后人立国扬慷慨激昂的燕赵之风,以坚韧悍勇的武风捍卫华夏北疆,抗击匈奴侵扰两百余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兴强兵开启骑兵时代,战国四大名将赵就占了二席(李牧、廉颇),并在与强秦的直接对话中,长时间内丝毫不落下风,程婴所救下的,就是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赵国,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伟大传奇的起点。
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那个时代的电影,让忘记了传统的国人认识那个中华文明正源生成的伟大时代,认识被儒化之前的华夏民族骨子里沸腾着的热血,以及先贤们为国为民为正义为知己毅然舍生取义的真正心境,所谓人性解读,太过分的,大可不必。
秦子陵
2010年12月12日晚
@厦门生活频道 组织的第四次观影团《赵氏孤儿》观影有感
『申明』
一、本文仅代表博主秦子陵个人观点,不涉及任何他人或媒体立场;
二、原创文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勿以任意方式转载引用;
三、博主联络方式: Mail: missindark@sina.com
Q:270523061(非诚勿扰)。
彼岸博客交流群:54514311、2675249 (非诚勿扰)
欢迎点击下图进入博主的新浪微博页面交流看法观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