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共视听频道 |
秦子陵及其《如意珠》传奇创作考辨
摘要: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秦子陵《如意珠》传奇是明末天启年间作品。笔者通过对稿本《如意珠》的考证,认为秦子陵是清中后期人;《纳书楹曲谱补遗》所收、《今乐考证》著录的《如意珠》并非秦子陵作品,而是内容完全不同的无名氏同名作。秦子陵另一传奇《红罗记》稿本的被发现,印证和丰富了我们对于秦子陵及其传奇创作的了解。
一
关于《如意珠》传奇及其作者,迄今为止,各种文献著录不尽相同:
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9“明代作品(上)”“秦子陵”条云:
字莲香,江苏如皋人。生平事迹未详。《如意珠》:《今乐考证》著录。旧抄本……有范覃天启丁卯(一六二七)题辞。其他戏曲书簿未见著录。叶怀庭《纳书楹曲谱补遗》订有《密打》一出。
《文史》第2辑载周妙中先生《江南访曲录要》云:
《今乐考证》著录十著录,系姚梅伯据《曲考》从《纳书楹曲谱》入录者,未详考作者姓氏生平。
郭英德先生《明清传奇综录》卷3“传奇勃兴期(下)(明天启元年至清顺治八年,1621-1651)”“秦子陵”条云:
秦子陵,字莲香。……《如意珠》:《今乐考证》著录,入明无名氏传奇目。现存旧抄本,南京图书馆藏。里封题“第五楼”、“卧云山房”、“如意珠”。首载署“子陵一兄先生雅正,振夫弟汪承铎未定草”、“柿亭弟马金铎未定草”、“霞城朱轩”、“锡蕃刘之晋”、“颐园沙岭”、“丁卯小除夕范覃”、“丁卯除日黄方莲”、“陈国璋”、“季士莪”、“杨寿同”等之题词。署“如皋莲湘秦子陵填词”。
秦子陵撰。《今乐考证》著录。……叶怀庭《纳书楹曲谱补遗》有《密打》一出。此剧现存稿本,卷前有明天启丁卯(1627)年汪承铎、马金锋、朱轩、刘之晋、沙岭、范覃、黄方涟、陈国璋、季士峨、杨寿同诸人题识。
这些剧目文献对《如意珠》的具体著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根据范覃题辞在明天启七年丁卯(1627),推定该剧是明代作品,而周妙中、郭英德二位先生进一步认为,“秦子陵亦为明末清初人无疑”,“此剧当写于是年,或稍早”。这些推论看似逻辑严密,但认真考辨起来,却难以令人信服。
笔者在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访得该馆典藏稿本《如意珠》传奇,其真实情况是:
该剧4卷48出,每卷一册,共4册,第1册封面题曰《如意珠传奇》,封里上首横书“第五楼”,下方居中竖书“如意珠”,下方右侧自上而下分别竖钤“卧云山房”笺记、“莲乡”印以及“秦”、“仙”印各一,下方左侧自上而下分别钤“逸春秦城子陵氏初号莲乡”、“逸春”、“秦子陵印”印。卷1之前尚有作者10位好友的题辞,分别是:七绝2首,落款署“子陵一兄先生雅政,振夫弟汪承铎未定草”,钤有“汪承铎印”、“振夫氏”二印,题辞首有“卧云”闲印;七绝2首,落款署“俚言题赠即希子陵一兄先生教削,柿亭弟马金铎未定草”,钤有“金铎”、“挋凡”及“□□轩□□□”三印(字迹难辨),辞首有“生于乙巳”闲印;七律1首,落款署“子陵一兄大人雅正,霞城朱轩”,钤有“轩印”、“霞城”二印,题辞首有“坐花”闲印;七律1首,落款署“子陵吟坛先生斧政,锡蕃刘之晋”,钤有“刘之晋”、“锡蕃”二印,题辞首有“听雨山房”闲印;七律1首,落款署“子陵社兄大人斧政,颐园沙岭”,钤有“沙岭”、“鹤松”二印,题辞首有“何如”闲印;[南吕宜春引]套数一套,落款署“莲翁正,丁卯小除夕范覃题”,钤有“范覃研谷氏”、“小昂诗古文词”、“俯仰人间今古”三印;七绝1首,落款署“丁卯岁除夕日同里弟黄方涟为莲乡先生正题”,钤有“文波诗文小记”、“宁作鸳鸯不羡仙”二印;七律1首,落款署“次文波韵为莲乡先生正题,同里陈国璋”,无印;词2首即“调寄浪淘沙”、“调寄一剪梅”,落款署“俚词二阕题奉子陵大兄先生呈政,秋樵弟季士峩学填”,钤有“季士峩印”、“我山”、“游戏翰墨”三印;七绝8首,落款署“己巳三春题奉莲乡大兄大人词坛斧正,莲仙弟杨寿同初稿”,钤有“寿同”、“廉三”二印。卷1、卷2的剧名下分别题署“如皋莲乡秦子陵填词”,卷3、卷4剧名下分别题署“如皋叶村秦子陵填词”。各卷文字皆用略带有隶书风格的小楷书写,庄重古朴。
可见,《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明清传奇综录》、《古本戏曲剧目提要》的著录与南京图书馆典藏善本的实际情况都有出入:应是“莲乡”而非“莲香”,应是“马金铎”而非“马金锋”,应是“丁卯岁除夕日同里弟黄方涟”而非“丁卯除日黄方莲”,应是“季士峩”而非“季士莪”,应是“如皋莲乡秦子陵填词”、“如皋叶村秦子陵填词”而非“如皋莲湘秦子陵填词”,杨寿同题辞在己巳年而非丁卯。此外,其他未署日期的题辞更不能统一认定为丁卯年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