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及一下“海底光缆”的相关知识

(2006-12-28 15:36:07)
标签:

电信

海底光缆

亚太2号

水下机器人

分类: 絮语杂谈

普及一下“海底光缆”的相关知识

   2006年12月26日晚间发生在台湾南部海域的6.7级地震不光造成了台湾地区的直接相关损失,还导致了多条国际光缆的断裂,这些电缆负责传输通过亚洲这处关键转接点的通讯数据,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连接日本及最终至北美的通讯均需通过该结点。由此影响,国际通话服务发生中断或只限于部分地区。中国很多地区的互联网服务速度慢得像是在爬行,许多地区的黑莓和彭博终端的服务也发生暂时中断。部分市场的外汇和其他金融交易被迫中止。
 
   海底光缆是用绝缘外皮包裹的导线束铺设在海底,分海底通信光缆和海底电力电缆。前者主要用于通讯业务,后者主要用于水下传输大功率电能。与人造卫星相比,海底光缆有很多优势:海水可防止外界电磁波的干扰,所以海缆的信噪比较低;海底光缆通信中感受不到时间延迟;海底光缆的设计寿命为持续工作25年,而人造卫星一般在10到15年内就会燃料用尽。
  
   除大陆架或者临近陆地的地方光缆的埋深会深一些之外,光缆在海底正常埋深仅为1.2米,而在北海近海区因珊瑚礁石多而无法冲埋,部分地段埋深不足0.5米,有的甚至暴露在海底,海上船只的违规作业都会危到光缆的安全。
 
   在陆地上,光缆的位置由标注桩明确标注位置,从而避免在机械施工中被误挖断的可能,但是在茫茫大海中很难做出光缆的路由标注,因而在浅海区由于轮船的抛起锚对光缆是有潜在破坏可能的。
 
   目前,各大陆间的几乎全部数据通讯都是通过包在绝缘保护层里的极细的光纤束进行的。电信企业将长达数千海里的光缆铺设在海底或让它们浮在海面上。为分摊成本,这些工程通常是由多家电信运营商联合起来完成。全世界已铺设了数百条海底光缆,每条光缆都要消耗数亿美元的生产和铺设成本。这些光缆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中美光缆、亚太2号光缆网络等等。这些网络的铺设工程都由专业承包商来完成。比如亚太2号光缆网络就是由日本电气(NEC Corp.)施工建设的,参与该网络通讯运营的有十多家公司。长达19,000公里的亚太2号光缆网络于2001年完工,耗资11亿美元。
 
   断裂海缆的维修大概需要如下步骤:1.阻断海缆的定位,2.检测,3.切断,4.打捞,5.重新接头,6.再次掩埋等。其中大部分工作一般都由先进的水下机器人来完成,海缆的接头工作则由2名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

  海底机器人闪亮登场 具体修复过程如下:

  1、机器人潜下水后,通过扫描检测,找到破损海缆的精确位置。

  2、机器人将浅埋在泥中的海缆挖出,用电缆剪刀将其切断。船上放下绳子,由机器人系在光缆一头,然后将其拉出海面。同时,机器人在切断处安置无线发射应答器。

  3、用相同办法将另一段光缆也拉出海面。和检修电话线路一样,船上的仪器分别接上光缆两端,通过两个方向的海缆登陆站,检测出光缆受阻断的部位究竟在哪一端。之后,收回较长一部分有阻断部位的海缆,剪下。另一段装上浮标,暂时任其漂在海上。

  4、接下来靠技术人员人工将备用海缆接上海缆的两个断点。连接光缆接头可是个“技术含量”极高的活,非一般人能够胜任,必须是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并拿到国际有关组织的执照后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

  5 备用海缆接上后,经反复测试,通讯正常后,就抛入海水。这时,水下机器人又要“上阵”了:对修复的海缆进行“冲埋”,即用高压水枪将海底的淤泥冲出一条沟,将修复的海缆“安放”进去。

  注:海缆为海底光缆的简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