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蒋雯丽究竟是不是在宣扬“恋母情结”[附广告视频]

(2006-10-15 11:15:31)
标签:

恋母情结

恋子

俄狄普斯情结

神经症

蒋雯丽

分类: 絮语杂谈
文/开往济南西
 

蒋雯丽究竟是不是在宣扬“恋母情结”[附广告视频]

 
近日,蒋雯丽女士在央视的一个化妆品广告中引起诸多观众的争论,该广告目前仍在CCTV6等频道热播。第一次看到这则段广告的时候的确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电视画面中,这位广告拍的比电视电影还要多的妈妈级美女对剧中的“儿子”投去的那种不单单只是母爱的眼神很是令人印象深刻。下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则广告的台词。

广告里,蒋雯丽扮演的一位母亲和一位5岁左右活泼可爱的男孩进行对话:
孩子:“妈妈,长大了我要娶你做老婆。”(孩子很天真)
蒋雯丽:“什么?”(有点惊讶)
孩子:“我要娶你。”(孩子很认真)
蒋雯丽:“那爸爸呢?”(逗小孩)
孩子:“我长大了,爸爸就老了。”(两人很幸福拥抱在一起)
孩子:“妈妈永远也不会老!”(最后出现话外音:XXX修护系列产品让妈妈永远年轻。) 

很明显,之所以产生争论,关键是该广告的台词设计中有宣扬“恋母情结”的嫌疑,甚至有的评论已经将这则广告升级为“乱伦”高度。至于到底是“乱伦”还是“恋母”,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评判。

我们先来看看究竟什么是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普斯情结”)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此说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渝警告: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他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于是他让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但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婴儿丢弃。丢弃的婴儿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多年以后,拉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他被青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俄狄普斯。俄狄普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被比斯人民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后来底比斯发生瘟疫和饥荒,人们请教了神渝,才知道是由于俄狄普斯杀父娶母的罪行。俄狄普斯被挖了双眼,离开底比斯,四处漂流。根据这个故事,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把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称为“俄狄普斯情结”。它对20世纪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弗洛伊德1913年的《图腾与禁忌》一书中他提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她认为,男孩子把他的母亲作为他一生中的第一个性对象,大约两三岁开始有明显表现,弗洛伊德把男孩进入恋母情结的阶段称为“神经症阶段”,所有的男孩子都“无一例外”地要经过这一阶段,之后,由于他们发现自己这样做会受到父亲的斥责和反对,他们就产生内疚,就学着父亲的样子做事(自居作用),就到幼儿园里寻找可替代的对象(如声称要和一个女孩子结婚),于是摆脱神经症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即从性器期进入潜伏期。弗洛伊德坚持认为,全世界所有的男人都无一例外地经过这一神经症阶段。为了这个“无一例外”,荣格等人才坚决和他决裂。弗洛伊德却认为恋母情结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用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

对于网友所提出的“乱伦”之嫌,儿童文学家柳女士认为:“如果硬要把乱伦这个罪名放在这个广告上,确实是有些牵强了。在一个5岁小孩的头脑中,最亲密的女性应该是母亲,说出‘长大了我要娶妈妈做老婆’,只是小孩头脑中一种爱的朦胧意识。小孩认为最美好的人就是母亲,所以才会想一直和她在一起。小孩不懂什么是爱情,不知道结婚到底是什么意思,根本就不存在乱伦一说。厂家这种创意,是一种标新立异。网友追究这则广告的责任不是很妥当。”

有个网友则发出这种判断:网络上能把这事儿热炒起来,始作俑者正是这则广告的发布商或者制作商自己。其一,对于广告发布商来说,投入有限的资金,当然想取得最大的边际发布效果;其二,对于广告制作商来说,挖空心思好不容易弄出个自认为很满意的“儿子和母亲乱伦”这样的创意,这如果不“手淫”般自我炒作一番,心有不甘,再说了,把“事情”闹大点儿,不定可以一举双得:一来广告发布商肯定满意,下次有生意准还来找他;二来说不定参加个什么广告节还能得个奖什么的,名气就更大了。

蒋雯丽本人在听到网友的反应后表示:“其实小孩子不懂‘娶’的意思,也不知道结婚的真正意义。我最初看到这个广告时,还觉得创意很不错。因为我的儿子5岁了,大人逗他时都会问他:长大后想找什么样的对象啊?他就会说想跟妈妈结婚。但如果再进一步问他,什么叫结婚,他就不知道了。”蒋雯丽还提出,“其实这个广告表现的就是一种母子之爱,所以希望网友们能宽容对待。”

关于“恋母情结”以及与之相对应出现的“恋子情结”的报道很多。记得前不久就看到一篇发自于一个新婚女士的疑问:她老感觉自己的婆婆在和自己争老公,她的婆婆甚至多次在两人正在亲热时闯入他们的卧室。对于这种现象,在性心理专家看来,这是婆婆的一种嫉妒心理在作怪。抚养了20多年的儿子转眼间跟别的女人更亲密,做婆婆的难免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少部分恋子情结严重者干脆专跟儿媳妇过不去。“母子互恋情结”的后果是可怕的。极端的危害便是酿成不正常母子关系的悲剧。据有关心理咨询的调查,类似个案在保密性较好的电话咨询或通信咨询中时有出现。更为普遍性的危害是严重影响男孩子的个性发展。一般来说,“恋母情结”严重的男子要么以母亲为标准来找对象要么干脆不找对象,而“恋子情结”严重的母亲则更可怕,她会在潜意识里不希望儿子结婚。即使儿子结了婚,也会产生对儿媳莫名的妒嫉。人类这些看起来荒唐的现象在心理学里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从这个事件所涉及到的各方言论以及理论根据来判断,其实大家并没有必要将其无限拔高。毕竟说来,这则广告的创意还是比较奇巧的,只不过编导将太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或者说没有太多思考过的问题真切的放到了大众眼皮地下。当然他们的目的是广告到达率,而留给观众的则是一个关于如何认识“恋母情结”以及如果解决“恋母情结”这类问题的思考。

点击“蒋雯丽究竟是不是在宣扬“恋母情结”[附广告视频]”,直接收看
如不能直接收看,请用迅雷下载,视频地址:mms://nv.sina.com.cn/bnpv/2006/10/11405303.wmv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