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地震,今天地震了,你那里有震感嘛?

(2006-07-04 17:51:20)
地震地震,今天地震了,你那里有震感嘛?
2006年07月04日11时56分24.1秒河北文安(北纬38.9,东经116.3) 发生5.1级地震 
红点处即为地震发生地 
点击图片看大图
文 / 开往济南西
 
  那天带着孩子出去玩儿,在广场的报刊栏上看到一个主题宣传栏,里面粘贴着用血红大字书写的标语: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当时看到的时候还在想,地震!记忆里面就没有遇到过,所以也就没有那种恐惧感和敏感度。
 
  大学里学地质学的时候,地震是用一个专门的章节来讲的。记得当时老师首先讲到的就是地震来临时的第一个体感表象问题:先上下动还是先前后动?答案是如果所处位置离震中较近,就会首先感到上下动如坐电梯,接着几秒钟之后会有前后或者左右运动的体感。这就说明有地震发生了。如果间隔的时间较短说明你所处位置距离震位置较近,反之较远。这是因为,这种体感是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震波分为两种形式,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假设一弹性体,如岩石,受到打击,会产生两类弹性波从源向外传播。第一类波的物理特性恰如声波。声波,乃至超声波,都是在空气里由交替的挤压(推)和扩张(拉)而传递。因为液体、气体和固体岩石一样能够被压缩,同样类型的波能在水体如海洋和湖泊及固体地球中穿过。在地震时,这种类型的波从断裂处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传,交替地挤压和拉张它们穿过的岩石,其颗粒在这些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换句话说,这些颗粒的运动是垂直于波前的。向前和向后的位移量称为振幅。在地震学中,这种类型的波叫P波,即纵波,它是首先到达的波。纵波是质点震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弹性岩石与空气有所不同,空气可受压缩但不能剪切,而弹性物质通过使物体剪切和扭动,可以允许第二类波传播。地震产生这种第二个到达的波叫S波。在S波通过时,岩石的表现与在P波传播过程中的表现相当不同。因为S波涉及剪切而不是挤压,使岩石颗粒的运动横过运移方向。这些岩石运动可在一垂直向或水平面里,它们与光波的横向运动相似。横波是质点震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纵波反映的是地球介质的体应变,而横波则反映地球介质的剪切应变,实际上纵波是由岩浆向上的喷涌形成,横波是由喷口断面的撕咧形成的。流体不承受剪切变形,横波不能传播。地震波中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就相应地称为体波,纵波和横波都是体波。纵波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在地壳里纵波波速为每秒6公里,横波波速为每秒4公里,面波波速为每秒3公里。P和S波同时存在使地震波列成为具有独特的性质组合,使之不同于光波或声波的物理表现。因为液体或气体内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S波不能在它们中传播。P和S波这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可被用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带的存在。正是由于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差,才造成体感的不同运动方向的时间差。另外通常情况下如果离震中较远,则只会感觉到上下动就感觉不到前后动或者左右动了。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预计过四次大地震,其中三次已经发生,至今还未发生的应该处于郯庐断裂带上。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郯城地震,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本人认为,发生在2006年07月04日11时56分24.1秒河北文安(北纬38.9,东经116.3) 的5.1级地震即是郯庐断裂带上的一个典型地震。尽管目前还未证实同时也没有重大伤亡损失的报道。但是,郯庐断裂带应该列入重点观测对象。据了解,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发生M3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又发生MC4.3级小震群活动。
 
   按照老人的说法,地震发生时是有前兆的,尤其是动物,有句俗语“狗吠鸡飞老鼠跳”,还有类似的说法是“鸡上树,猫狗乱叫,鱼全部浮上水面。”这些类似的反常的现象通常可能预示着即将有地震发生。虽然这些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可讲,不过,这毕竟是几千年老祖宗们总结传承下来的,我们不能一点儿也不信。
 
   地震发生了,怎么办?首先不要惊惶,积极采取适当的自救躲避措施。如果是在室内应该迅速找个比较狭窄的地方抱头蹲地,这样可以避免被掉落的房梁屋顶或者楼板砸到。千万不要往楼下跑,因为这样通常来不及,更不能跳楼。如果是在室外,应该马山向空旷的地方疏散,避免被树木、楼房等砸到。如果不幸被砸到废墟中,一定不要盲目大喊大叫,如果手脚还能动弹的话,一定要设法敲击附近的物品使其发出声响以便引起救护人员的注意。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体力,毕竟在被救出之前,能否被发现和施救都是未知数,所以能否保持体力直至被营救也是成功脱险的关键。 
 
  最后,回到开始那句话,“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大家在卖房置业的时候也一定别忘记查看开发商的防震验收报告等此类文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