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极分化的社会中好好哭一场的益处
(2024-09-08 13:32:53)|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
在两极分化的社会中好好哭一场的益处
理查德·E·塞托维克/文
杨靖渊、雷雳译
在当今社会,愤怒与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我们甚至面临着暴力的威胁,人们的情绪被压抑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公共场合集体哭泣的潜在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允许我们集体表达情绪的社会规范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认识到情绪宣泄对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居民常常集体前往剧院观看戏剧来释放情绪。然而,如今可被社会接受的情绪释放渠道已经消失。我们不禁好奇,那些曾在安全环境中让公众释放情绪的共享仪式去了哪里?电影院曾提供一个黑暗的空间让观众一起哭泣,体验情绪释放。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还诞生了“催泪剧”,这类电影不仅让观众表达同情与人性,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被同情。
集体哭泣具有深刻的治愈作用,能让我们感受到与他人的连接,仿佛是人类大家庭的一部分。哭泣有助于释放情绪、减轻压力、改善心情,并增强归属感。共同哭泣意味着我们不仅承认自己的脆弱,还在建立情绪韧性。这种共享的脆弱有助于减少社会的孤立与分裂。情绪对我们至关重要,它满足了我们对深层联系和同情的需求,使我们能够深刻体验人际联系,甚至在精神层面上与他人建立更深的联系。
为什么我们在集体情绪上除了愤怒,难以感受到其他情绪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全天候新闻周期的形成,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一种注重即时反应、易于激发对立情绪的文化环境。现在,人们在面对不同观点时,往往不再通过理性辩论来交流,而是倾向于使用侮辱性语言进行攻击,误认为这种方式比理性说服更能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文化转变削弱了我们进行有意义的情感联系和有效表达情绪的能力。
为了阻止这种趋势,我们可以重新探索集体情绪宣泄的力量。从无声电影时代起,电影就一直是促进情绪体验的有力工具。很多电影因展现了爱、丧失和救赎等深层次情绪主题而广受欢迎。这些电影通过描绘复杂的人物和情境,映射观众自身的挣扎与愿景,从而深深打动了他们,例如《卡萨布兰卡》(1942年)和《婚姻故事》(2019年)等。
为何不利用公共场合集体哭泣的力量来治愈我们碎裂的社会呢?在一个支持集体情绪释放的环境中,我们可以重新与人性的共同点建立联系,培养出同情心和热情。电影作为一种深入人心、触及深层情绪的工具,其实还远未被充分利用。
当我们允许自己深刻体验情绪并与他人一同哭泣时,我们就打破了分裂、孤独和寂寞,这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具同情心和紧密联系的社会。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发现情绪宣泄的力量。通过泪水的治愈力量,承认我们的脆弱并与他人建立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有同情心的世界,一个我们能够毫无怨恨地接受不同观点的世界。
资料来源: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fallible-mind/202405/the-benefits-of-a-good-cry-in-a-polarized-society
(该文翻译发布得到了原文作者授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