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时间管理高手的进阶之路
(2022-05-22 09:54: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
成为时间管理高手的进阶之路
魏新益、雷雳
当人们谈到如何高效利用时间时,通常会回答使用一些策略。比如,洗衣服时用洗衣机代替手洗,或者一边看电视剧一边做家务活。基于这种思路,似乎我们用某些方法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就能成为一个时间管理高手。然而,虽然策略层面的内容很重要,但它却只属于时间管理过程和维度中的冰山一角。
也就是说,了解所有时间管理策略可能并不会让你的时间利用效率有显著提升,因为一些时间管理过程和维度(如反思和改进)或许比策略更为重要。
基于过去数十年时间管理研究,研究者Wolters和 Brady(2021)总结了一套理论框架,认为时间管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因此,我们可能需要在不同阶段做出不同努力或者改善某一个阶段。
一、 谋划阶段:包括任务分析与计划
1.任务分析
第一,问问自己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假设你没有预估今天家庭扫除活动需要多少时间,那么你的时间消费就有可能变成一整个下午(实际你可能只需要一个小时)。
第二,问问你的时间投入意愿有多高?这可能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你的动力。
第三,问问自己的效率会有多高?如果你的答案是我比较或非常没有效率,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想想用哪些策略来保证效率。
第四,给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日期。如果你仔细回答了上面问题,那么你会对自己多久能完成任务有一个总体把握。这时候,设定任务截止日会帮助你保持奋进的心态。
2.计划制定
第一,设定目标和完成时间。具体而言,目标可以分为年度、月度、每周和每天目标,而每天目标又有大目标和子目标之分。此外,完成时间也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划分。
第二,问问自己何时做这件事。一般而言,晚上适合做一些相对不需要费脑和控制的事情,而不适合做重要工作或学习一项技能。但这可能不适用于夜猫子型的人。
第三,设定每个进度和最终成功的时间标准。
第四,问问自己哪些时间管理策略可以利用?研究表明,使用计划本、使用日程表、使用待办清单、使用时间记录日记、提醒笔记、设定截止日期、减少浪费时间和整理工作空间(以减少分心)是目前常见的时间管理策略。
二、执行阶段
第一,你根据你的计划(何时执行和多久完成)开始初步执行。
第二,监控时间消费和任务顺序。例如,你可以每隔1小时写下你做了什么事情。
第三,评估你的成果。研究表明,结果和标准的差距有多大、花费多少时间、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感知到时间消费、投入哪些事件是常见的时间管理评估标准。
第四,开始改变。通过上述思考,你自然而然就对你下一步的改进有所想法。在之前研究中,改变时间分配、调整时间管理策略以及选择放弃目标或计划是常见的时间管理改变。
三、后执行阶段
这个阶段你已经完成了任务,但为了成为时间管理高手,你需要开始反思和反应。
1. 反思
第一,问问自己是否在截止日前完成了任务?
第二,投入了多少任务时间?
第三,任务顺序安排是否能优化以及不同任务是何时完成的?
第四,有哪些动机和情绪让你浪费时间?
第五,对时间的估计能力是否有所欠缺?
第六,时间管理策略是否需要改进?
第七,时间相关知识是否有所不足?
2.反应
第一,未来会用哪些策略做这个事?
第二,对自己时间感知能力的认识。
第三,对时间管理得失进行归因。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归因(如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能力不足)可能会引起消极情绪(如焦虑)或认知(如对未来任务信心不足)。
Wolters和 Brady的理论框架为人们成为时间管理大师铺垫了道路。
然而,完成所有阶段和维度可能过于困难,或许可以挑选一个对时间管理帮助最大的部分进行改善(但是某些阶段似乎必不可少,如监控时间花费)。
另外,这套方案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他们的研究群体是大学生。
最后,有些阶段可能特别困难。例如,监控自己每小时做了哪些事情或许是一件痛苦的差事。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度过这些过程,比如开发一些智能化的时间管理产品。
资料来源:
Wolters, C. A., &
Brady, A. C. (2021).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A
self-regulated learning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