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为何成不了南宋?(二)
(2023-08-08 10:02:34)
标签:
南明历史 |
一
万历皇帝驾崩后,泰昌帝朱常洛即位,一个月左右朱常洛驾崩。朱常洛仅有两个儿子在世,一个是长子朱由校,一个是五子朱由检,朱常洛死后,朱由校即位,就是天启帝明熹宗。后妃九人产三子三女,均早夭。1627年朱由校驾崩,由于没有儿子,由弟弟皇五子信王朱由检即位,即崇祯帝明思宗。就是说,朱常洛这一支,除了朱由检这一支由7个儿子之外,再没有近支后裔了。
北京城破之后,三个政权交替变更,崇祯帝朱由检的儿子们都没能逃到南方,不能以皇子名义接续大明王朝。加上李自成农民军多年扫荡,万历帝的亲孙子(由字辈)所剩无多,离南京最近的、血缘关系最近的、按理最应该即位的,就是福王朱由崧,朱由崧是崇祯帝朱由检的亲堂哥,是崇祯帝那位当年要抢老爸皇位的叔叔朱常洵的儿子。
由于把握江南军政大权的东林党人担心朱由崧上台翻历史旧账,重臣史可法优柔寡断、朝三暮四,导致军阀马士英等人直接拥立朱由崧登基,使大权旁落,庸人掌社稷。
对于朱由崧的登基,不少军阀因为没有拥立定策之功,对他的认可度大为打折,比如左良玉之辈。原因之一,还是因为朱由崧与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的血缘相对较远,这一点,是无法和宋高宗赵构相比的。之后连续登基称帝或者监国的,除了朱由榔与朱由崧血缘关系相同,其他人如朱常淓、朱聿键、朱以海、朱聿鐭,血缘更远,号召力就更不行了。
中国人讲究师出有名。没有朱家人这杆大旗,谁也没有能力把抗清力量团结在自己的身边,但是被拥立的人如果召力不够,大臣军阀们服从指挥调度的心态就会变化,大家都把朱家子弟当作玩一玩的道具,甚至出现同一时间出现两个朱家子弟被拥立即位或者监国的闹剧。
除了朱聿键之外,这些即位或者监国的朱家后代,无一例外都是软蛋,畏敌如虎,驾驭大臣能力、战略布局能力均显不足,难以担当大任,无法在危难之中撑起大局,开创新局面。弘光帝朱由崧,敌军未到,自行先逃,逃亡路上被部下抓住送给清军;监国朱常淓,面对清军,早已魂飞胆破,主动投降;清军攻下昆明后,一路向西,李定国率领余部与吴三桂清军鏖战于云南西部磨盘山时,永历帝朱由榔早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未征得李定国同意,竟然逃进缅甸,直接受制于外邦,被直接献给吴三桂。
皇帝闻风丧胆、自乱阵脚,军心如何稳定?此等一国之主如何能够担当反败为胜中兴明朝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