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妙的开放式结局---东野圭吾的《谁杀了她》

(2018-01-29 18:28:24)
标签:

我的读书感怀

分类: 读书

       2017年读了七本东野圭吾的小说。本来对他已经失望,告诫自己不再读。周日,心烦意乱之下发现只有他的小说才能解闷。于是,读了《谁杀了她》。如此下去,今年恐怕他的小说还是所有小说家里读得最多的。

      还是要感谢东野圭吾。不管好看不好看,他的小说总能产生安慰剂般效果,让我纷乱杂芜的思绪略微平静下来。更何况,这本《谁杀了她》还是比较有特点的推理作品。

      从本格推理手法讲,《谁杀了她》设计的故事及推理过程挺平庸的。大龄女园子被男友和女朋共同背叛了。心绪低落的她给当交警的哥哥康正打过电话后死去。最早发现妹妹尸体的康正判断表面上表现为自杀的妹妹实际上死于他杀。渴望亲手惩治凶手的康正隐瞒了部分线索,让警方以为园子死于自杀。但是,警官加贺对现场产生了怀疑,也顺着他杀线索开展调查。康正与加贺从不同线索发现了园子前男友佃与女友佳世子都有杀害园子的嫌疑。但是,从两人述说里无法判断出到底谁是凶手。最终,康正从细节做出了准确判断。

       小说一开始,两个嫌疑人就很明确。后面的情节就是磨磨矶矶表现康正如何找到嫌疑人而已,因此从情节看并不精彩。身为交警的哥哥有意隐瞒他杀线索,给破案警察添乱,就为了自己亲手抓住凶手,从情理上也说不通。仅仅因为分手纠纷,前男友与女友双双在同一天想到谋杀园子的情节也太过奇葩了些。但是,东野圭吾非常聪明地为平庸故事加了开放式结局,没有直接告诉读者佃与佳世子二人到底谁是凶手,让读者自己从小说的细节找出蛛丝马迹。推理小说推了一大顿却不告诉读者凶手是谁对读者是件要命的事儿,把读者的好奇心都吊了起来,个个化身为东野圭吾。

       好玩儿的是,读者的意见泾渭分明地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佃是凶手,另一派自然认为佳世子是凶手,而且都分析得振振有词。所以说东野圭吾很坏,他让读者分析的结果跟没分析没有什么分别。

      那么,到底谁是凶手呢?从人性角度看,我倾向于佳世子。必竟园子掌握着佳世子把柄,而非佃的。从佳世子角度看,园子不死,一生的隐痛都不会终结。从佃的角度讲,则没有非杀园子的理由。他看到园子书信后放弃杀害园子想法是真实、可信的。从纯技术推理角度看,则确实佃与佳世子都有可能。其实,关键点在于杀害园子的第二包安眠药到底是以什么手法撕开的。显然,康正在逼佳世子吞服安眠药时,发现了佳世子是左撇子。佃是右撇子,以右手撕开了害死园子的第一包安眠药。而佳世子与园子都是左撇子。结尾加贺已经非常明确认定园子不是自杀的。所以,如果第二包安眠药以左手手法撕开,意味着当时在场的人是佳世子,她是真正的凶手。如果第二包药同第一包一样的撕开手法,则意味着佃是杀人凶手。可恶的东野圭吾偏偏不告诉我们第二包安眠药撕开手法是什么。综合看,我还是倾向于佳世子是凶手的结论。

       单就开放结局看,《谁杀了她》蛮好玩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