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部叙事结构精巧的小说---读《她一生的秘密》

(2018-01-14 11:54:45)
标签:

我的读书感怀

分类: 读书

还隐隐记得读澳大利亚女作家凯特·莫顿《雾中回忆》时的阅读快感。读她的《她一生的秘密》时,并没有在意谁写的,只是将它当作正畅销的通俗小说解闷。读完了,我才热切地关注能够营造出如此精巧故事结构的作者究竟是谁。凯特·莫顿真是天赋写作才能的幸运女人啊!

其实,《她一生的秘密》在我看来是一个并不复杂甚至虚假平庸的故事。聪明富于幻想力的女儿在小时候,目睹了母亲的杀人事件,成为帮助母亲隐瞒真相的帮凶。几十年后,在母亲即将离世之际,已经成为巨星的女儿开始探寻母亲杀人事件的真相,逐渐揭开了母亲一生的秘密。

说这个故事虚假平庸,因为不只故事结局让人太过震惊,而且探寻真相的过程看似曲折艰难,实则过多巧合便利。远离了母亲青春时代的女儿去了解没有任何亲朋线索的母亲刻意隐瞒的历史哪里那么容易!而书里,女儿洛瑞尔从图书馆、信封、照片、母亲恍惚中提到的一个名字等等各种细微线索里就找到与母亲年轻时密切相关的人物,一步步准确推断出母亲经历了什么,似乎她想要的线索都事先准备好了等着她探查。特别可笑的,薇薇安的朋友凯莉日记不仅成了图书馆文物,而且居然会大段手工抄录薇薇安写给她的信件。不知道现实里会不会真有人将朋友寄来的信件抄录到日记里,等着几十年后陌生人翻看日记,了解本人之外的某个人物,反正我不会这么做。

可是,这个平庸虚假的故事结构复杂精巧得让我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有着天赋写作才能的作家才可以创造出来的啊!这是靠努力得不来的才能。凯特·莫顿会让多少努力构思文字的写手们黯然神伤。

结构太巧妙了!无论赞叹多少次,我还嫌不够。我觉得凯特·莫顿就似一个七重宝函的制作工匠。她将原本简单的故事真相如宝物般用一个个匣子、一层层绸缎仔细包裹起来,组成一出华美大戏。这出戏会让你目不转睛地盯着,急于知道结局。当你以为结局己现时,却突然转向另一种可能,直到大幕拉拢的一刻,你才能知道完整剧情。好的戏剧一定要有多个情节起伏,用多个小高潮去烘托最大的高潮,再缓缓拉上大幕。《她一生的秘密》就是这样的好戏剧。大幕拉开时,1960年还是小女孩的洛瑞尔目睹母亲杀人的一幕将一个小高潮猝不及防地呈现到你的面前。当你还沉浸在杀人事件的震惊情绪里时,大戏的第二幕突然转向了几十年后的2011年,让你看到已经开始步入老年的洛瑞尔与即将去世的母亲桃莉和她的姐妹们。当你试图跟着洛瑞尔探查母亲的秘密时,第三幕又突然将你带回到1941年,桃莉的年轻时代……《她一生的秘密》就这样不断地让故事在时空中跳跃,通过多线索、多场景转换,让你越来越迫切地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戏剧的下一幕要是否会告诉你真相,让你想象出一个又一个结果。当这出戏剧终于演到桃莉和薇薇安对话全貌时,你以为最大的高潮终于到了。不管满意还是不满意,你终于舒了口气,不再满怀期待或提心吊胆地等着剧中人物再起波澜时,却意外发现你以为落幕时,真相才真正端了出来,最大的高潮真的来了。于是,你会在连续高潮的两幕戏震惊中产生几乎窒息的观赏愉悦感。而且,在大幕徐徐拉上的一刻,你发现拼图的最后一块出现了,整出戏刚刚完整。

这样化平庸为神奇的写作技巧必须天赋、努力不得。一些作家有思想,能够通过故事表达出深刻内涵,却无力将故事展现得峰回路转引人入胜。一些作家能够构思出情节波澜壮阔且真实可靠的故事,却无力让文字牢牢吸引住读者的目光。努力,如同女人化妆,可以让平庸姿色提升至悦人眼目,却无法再提升至令人惊艳。凯特·莫顿的叙事天赋只能让无数写手叹息了。(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