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反纳粹的好电影---《地雷区》与《无辜者》
(2016-11-24 09:48:26)
标签:
我的电影情怀 |
分类: 影评 |
接连看了两部近年拍的反映二战电影《地雷区》与《无辜者》,都以另类视角反映二战伤害,反映纳粹(不是特指德国纳粹)罪行,是上佳片子。
先说《地雷区》。影片取材于二战结束后,曾经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丹麦利用2000多名年轻的德国战俘(许多人是未成年的孩子)人工排除德军埋在丹麦军事边境线的200万颗地雷,导致一半以上人死伤的真实历史事件。
影片表现丹麦中士看管13名未成年的战俘排除海滩边上2000多颗地雷。他向孩子们许诺说这些地雷排光之际,他们就可以返回德国故乡。然而,技术落后、饥饿、绝望等等意外导致孩子们一个个死去,13人最后只剩下4人。在与孩子们接触过程中,中士对这些孩子的憎恶、仇恨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意识到他们还只是疼痛时会呼喊母亲、天真期盼着回家的孩子。最后,军士反抗了上级军官让孩子们到别的区域继续排雷的命令,兑现承诺,让仅存的四个孩子回到德国。
同样是反映二战、纳粹罪恶的题材,这部片子却没有站在一味对德国谴责的角度,而是对丹麦及丹麦人民作为战胜国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因此更有震撼人心的人性反省力量。丹麦作为曾经完全被德国占领的沦陷国,在德国战败后,对德国人充满复仇欲望,从情理上来讲是正常的人性反应,因此,大部分观众会和我一样,心情复杂地看着影片情节推进。一方面对这些还没成年,被弄到战场成为战俘的孩子所受到的虐待感到不忍,另一方面又不能谴责丹麦军官、百姓看似残忍的作法。然而,丹麦人与德国人联合把这段历史拍出来,就说明丹麦人意识到这些报复手段是错的,以残忍对待残忍,和德国法西斯没有区别。如中士、农妇等本性善良之人曾经表现的冷酷只能说明每个人其实心里都住着一个纳粹,如果不以理性及人性中善的力量控制,在某种条件下就会跳出来,成为恶的力量。
看过这部片子,我觉得不只德国人,其它一些欧洲国家对二战的反思比较彻底,也因此和解的程度更高。相形之下,亚洲各国做的太差了。日本作为侵略者,总是强调原子弹的伤害,想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从来没有深刻地、彻底地反省并道歉,也因此导致亚洲受害国家民众的仇恨情绪从来没有得到妥善安抚。在此情况下,这些国家怎么可能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需要正视的问题。
影片的结尾比较另人遗憾。虽然中士的勇敢行为一下子让影片由暗转亮,肯定了人性中正直与善良的力量,然而,不真实。我相信一定有中士这种人存在,也相信绝大部分人会对孩子们产生同情之心,却决无勇气挑战规则,所以,影片结局让我产生四个孩子中了彩票的感觉。
---
《无辜者》是法国与波兰合拍的2016年新片,在片头注明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如果影片反映的真是真实历史事件,我相信俄罗斯不可能上映这部片子,任何一个俄罗斯人都会感到羞耻。
故事背景是赶走了纳粹由苏联红军占领下的波兰。地点是一家天主教修道院。在红十字工作到波兰实行医疗救助的法国女医生在一个修女的恳求下来到修道院为一位修女接生,意外发现修道院里有七个修女都怀了身孕。原来,这些修女们被苏联士兵不止一次强奸。修道院院长视此为罪恶,努力阻止外界发现事实,将修女生下的婴儿遗弃。院长的行为对修女们造成更大伤害。聪明的法国女医生终于找到既能保全修女们,也能让孩子幸福生活的办法。终于,阳光重新回到修道院。
影片里的法国女医生如天使般为修女们带来希望的行为固然让人感动,修道院院长这个角色却更让人难忘。严厉阴沉的样子就很让人讨厌,后来遗弃婴儿并导致索非亚修女绝望自杀的行为简直让我恨不得能把她杀了。可是,院长的行为有她的道理。她本身也是被士兵强奸了的受害者,患上严重梅毒,在修女们因为自身悲惨遭遇,信仰发生动摇之际,她依然坚信上帝,并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她在为其它修女们承担罪恶。影片结尾,当其它修女们已经迎来生命的阳光时,院长躺在床上,拒绝嬷嬷关照的镜头意味深刻,说明直到死,院长都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到底是什么,没有真正的反省。对修女们而言,苏联士兵的强奸固然是沉重的伤害,但是院长这种自认为信仰坚定,按上帝意志行事的人带来的伤害可能更加沉重,因为本来这些修女们是无罪的,院长这类人却为她们带上罪恶枷锁。强奸了修女们的士兵与纳粹并无二致,某种程度上,院长也是纳粹。
《无辜者》的好一是如《地雷区》,展现了在战胜国发生过的丑陋、让人不愿直视的疮疤,再一个好处就是让人思考什么样的人才是有信仰的人。是没有宗教信仰,但愿意竭尽全力保全无辜者生命的女医生,还是自信为坚定信仰着上帝的院长?我相信,杀人的信仰一定是错的。
影片除了结尾数个镜头,风格一直很沉郁,让我们似乎看到战争结束后,并没有马上散去的阴霾。容貌非常美丽的法国女医生、素颜沉静的修女们与修道院、医院的昏暗背景、阴沉、苍凉的室外场景构成的一幅幅画面呈现出油画般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