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凄冷的人生场景---读爱丽丝·门罗的《快乐影子之舞》

(2016-07-04 09:19:35)
标签:

我的读书感怀

分类: 读书

《快乐影子之舞》是一篇可以读到如老旧唱机吱吱嘎嘎旋转,发出咿咿呀呀拖着长腔的慵懒倦怠的怀旧声音,却读不出快乐的短篇。门罗偏偏要以“快乐”为这个短篇命名。还不够,又以这个名字作为小说集的书名。

有些讽刺意味,这部以《快乐影子之舞》命名的小说集15个短篇,竟无一与快乐有缘。

以前读的门罗几部作品,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可以魔法般地用短短的篇幅,描述一个或几个女人的一生,甚至几生几世。因此读她的作品,读着读着,沧桑感会扑面而来。然而,她的成名作《快乐影子之舞》不是这样。这部作品里15个短篇几乎都只描述了人一生中突然定格的某个场景,这个场景或者尴尬、或者凄凉,或者冷清,只是与快乐无关。另外一个有点儿有趣的现象是,几个短篇的题目似乎莫名其妙,如《快乐影子之舞》一般,似乎应该说着另外一件事儿。

《沃克兄弟的放牛娃》讲述一个孩子视角里投资失败,不得已开始了推销生涯的爸爸,某天带着她和弟弟到了一户陌生人家。女主人显然是爸爸青梅竹马的伙伴,被爸爸爱慕过,或者爱慕过爸爸。一对男女没有过于激动或亲热的表示,然而某种暧昧的气氛一直在由房间、一对成年男女、两个小孩子组成的场景中蔓延。

《亮丽家园》由两个场景构成。一个场景玛丽在 富勒顿太太家,听着这个在周围邻居里古怪的老女人,年轻时丈夫如何突然离开,从此消失不见。老女人又如何等待着的丈夫归来。另一个场景,玛丽在邻人召集的聚会上,听着大家发泄对富勒顿太太的不满,计划着如何迫使富勒顿太太离开旧屋(由于富勒顿太太的房屋过于破败,影响了周围房屋的估值与销售)。玛丽对大家的意见表示了反对。于是,惊讶、对抗的气氛下这个场景突然定了格。

《重重想象》也主要由两个场景构成。这两个场景又由孩子的眼睛呈现,而不是以旁观者角度描述。一个是家里乱糟糟的场景:肥胖虚弱的母亲、粗鲁的父亲、照顾着一家人有点儿专横的表姑。父亲与表姑之间的调笑、佯怒让暧昧、轻浮的气氛若有若无地飘散于这个场景之中。另一个场景,“我”被父亲带着到森林里找落入陷阱中的老鼠,遇到了凶恶的乔。被乔邀请到乔的地洞里,听乔讲述他的抱怨。些许的紧张、恐惧气氛成了这个场景的特征。然而,我们要注意,无论第一个还是第二个场景的氛围,都是孩子在脑子里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经过想象加工后出现的。

《谢谢让我们搭车》描述刚刚毕业的“我”和同样无所事事的表哥乔想找一些乐子,带两个女孩一起开车出去放纵。通过其中一个女孩找到的洛伊丝成了“我”的临时女友。洛伊丝与另一个女孩截然不同的带着些许敌意的冷淡态度,让“我”没能和她有什么亲密举动,直到一记耳光后的接吻。午夜之后,“我”和表哥送两个姑娘回到镇上。洛伊丝下车后对我说“谢谢让我们搭车”(似乎这篇小说是11个短篇里题目与内容最一致的)。无论洛伊丝还是“我”都知道,“我”只是夏天里来过的男孩们中的一个。二人一生的唯一一次交集就是这个场景。

《办公室》里的“我”突发奇想,要租个办公室写作。于是有了麦利先生办公室这个特定场景。这个场景下,麦利先生的窥探、骚扰、挑逗、恼怒,“我”的退让、拒绝、反抗、报复开始上演。当“我”决定不再使用办公室后,这个短暂出现的场景永远定格了。

《一点儿疗伤药》里的“我”是个假期帮佣的学生。趁主人不在,偷喝了主人的酒,结果酩酊大醉。“我”的女友表现得很干练,带着两个男孩子几乎要把这个意外场景抹掉了。不料,主人一家突然提前回来了。“我”被送回家里。为了对偷酒喝醉行为做出合理解释,“我”被塑造成对初恋男友念念不忘,妄图自杀的痴情女孩。对我而言,人生中一个意外出现的羞愧场景没有消失,又凭空出现了另一个有苦说不出的尴尬场景。这种场面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急于掩盖一个错误,反而

《死亡时刻》是15个短篇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篇,因为它所描述的场景不是凄冷,而是残酷。乱糟糟的家。能干的女孩帕特里夏。弟弟、妹妹。幼儿本尼。清洗。热水。本尼脱落的皮肤。哭诉的母亲。一群安慰母亲的女人。母亲拒绝见到帕特里夏。帕特里夏的冷静。帕特里夏的尖叫。门罗着意描述笔下的人物整个生命场景或某个生命片断,因为篇幅所限,人物形象刻画上弱了些,大多面目模糊。但是这个短篇里的帕特里夏却能让我看见一个面目鲜活的倔强的小大人形象。只有九岁啊,被家庭强迫着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弟弟意外死亡后,强迫着自己表现得可以承受任何打击,顽强地抵抗着罪恶感的纠缠,却被母亲的拒绝击垮。帕特里夏的尖叫声在这个场景永远定格了。

《有蝴蝶的一天》里呈现三个场景:第一个,学校。“我”看到的受歧视的女孩塞拉。第二个,上学路上。“我”偶遇塞拉。在没有其它人的场景下,“我”对塞拉表现的善意让塞拉很感动。第三个场景,医院。老师带着“我”和其它几个女生到医院探望生病的塞拉,强行为塞拉办了还没有到日子的生日PARTY。塞拉拿出大家送的礼物让“我”挑选。“我”短暂感动后,很快“从自己内心的背叛中逃走”。

《男孩和女孩》的场景非常简单:“我”打开了应该关闭的栅栏门,放走了应该拦下,要被宰杀的老马。其实“我”很清楚,父亲这些大人一定会把马追回来,它注定要被杀死。晚上,餐桌上,曾经被“我”捉弄,跟在后屁股的弟弟向父亲告发了“我”的行为。预期中的愤怒并未出现,父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她是个女孩子嘛。”

《明信片》是另一个我比较喜欢的短篇。“我”刚刚接到大“我”十几岁男友寄来的明信片,就被女友告知男友已经和另一个女人结婚后,很快就会回到小镇。没有人过来告诉她为什么会被男友毫无预料地抛弃。强自镇定的“我”依然成了小镇上受人注目、被议论纷纷的人物。连母亲都认为“我”让男友失去了对自己的尊重。晚上,“我”终于开车到男友家门前,歇斯底里地按汽车喇叭,大声叫喊。警察过来了,男友也终于出来了,却只是笑咪咪地告诉“我”回家吧。警察送“我”回家,安慰“我”小镇上不断上演各种故事,最终都会过去。

《红裙子》也很不错。它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时代,灯光昏暗,弥漫结交、挑逗、展示欲望的舞厅。场景:舞厅。“我”穿着妈妈特意缝制的红裙子跟着女友参加社交舞会。女友很快有了舞伴,没人邀请的“我”试图在卫生间躲过尴尬时刻,遇到另一个同样没有舞伴的女孩。女孩为没有舞伴邀请找到可以不屑的理由,邀请“我”一起出去离开舞场。恰恰离开时,“我”得到了男孩的邀请,心怀欠意地看着女孩独自离开。“我”回到家里,意识到要感谢那个男孩,把“我”“带回普通人的世界”,因为“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沉重的义务,要快乐”。我想这个短篇不仅让我,也让许多女人回忆起做女孩子时,渴望成为灯光下主角,却注定因平庸而备受冷落的时刻。

《周日午后》里又一次出现了暧昧场景。到别人家帮佣的女孩。男主人。若有若无的关切。若有若无的接触。女孩给母亲的信里安慰着母亲,让她放心,她不会上演传说中各种年轻女佣人将要发生的故事。然而,谁知道呢?女孩有多大的力量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呢?

《去海滨》是第四篇我比较喜欢的作品。这个短篇的场景非常有戏剧性。女孩与七十八岁的外婆。在小女孩的映衬下,外婆呈现出巫婆般的狡猾老练。外婆控制着女孩走到外面的渴望。一个偶然出现的年轻人却无意间打破了外婆的控制。外婆死了,女孩可以去她向往的海滨了。

《乌德勒支的宁静》再一次将陈腐的气息散布到特定场景里:“我”、姐姐、已经死去的母亲、姨婆。母亲已经死去,但她生前常年缠绵病踏所形成的陈腐气息似乎依然存在。姐姐终于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了,却感觉“做不到”。这部作品是小说集里看似平淡,实则场景最为冷酷的一篇(《死亡时刻》表达的不是冷酷,是人生的残酷)。它深刻地表现了长期的疾病困扰对病人、对病人家属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对亲情日积月累的扭曲。

最后,终于要说到《快乐影子之舞》了。这个短篇的场景,热闹中透着岁月流逝的无尽凄凉。有些许的温情,但是没有丝毫的快乐。教音乐的老人,一年一年执拗地举办着家庭音乐演奏会。跟她学习过钢琴的已成人妇的女人们迫于情面,不得以带着孩子们出席,忍受着老人一成不变的宴会仪式。《快乐影子之舞》是一首聚会里弹奏的钢琴曲名称。而这些被迫出席了演奏会的女人们知道,再不会有聚会了,这是最后一次。

十五个短篇,若干个场景,组合起来,就是我们许多人的一生,我们成长到衰老过程中痛苦、尴尬、暧昧、羞愧、执着、顽固、勇敢、虚伪、如释重负的一个个瞬间场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