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津龙一
天津龙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07
  • 关注人气:12,3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牛网专栏)《借枪》热议对谍战戏创作有意义

(2011-03-10 11:50:08)
标签:

娱乐

分类: 想到哪说到哪

 作者:吴为忠(天天新报特约评论员)

  正在热播的谍战剧《借枪》,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喜欢看的人认为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作品,颠覆了贮存在脑海中关于谍战戏的艺术概念,原来谍战剧也可这样拍?

  在我们的印象中,传统谍战戏中的特工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高大全”的艺术形象;而《借枪》中熊阔海,则是一个另类特工,爹妈虽然给他起了一个《隋唐演义》中天下第四条好汉的名字,看过这部演义的观众都知道雄阔海“手托千斤砸”的神奇故事,在有“师奶杀手”之誉的张嘉译的略带夸张的形体和表演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熊阔海却是一个窝窝囊囊,油腔滑调,到处借钱,四处化缘的穷光蛋。

  这部电视剧未播先红,因为,这是作家龙一、导演姜伟联手打造的《潜伏》创造了谍战剧一个巅峰后又一部《潜伏》。但是,看了前十几集,面对这一反常规的创作思路,使许多冲着《潜伏》去看《借枪》的观众有一点失望。

  谈起这部另类《潜伏》,导演姜伟在宣传新作《借枪》时,就称自己从没想过把《借枪》拍成一部常规的谍战剧,“我认为这个剧没有一个明确的类型。《借枪》只是反映了一个有特殊职业的人的生活,他是个平民的形象,更多还是表达了生活的诉求,毕竟谍报人员也是人,他也有老婆孩子,也要面临柴米油盐。”

  原著的作者龙一也表示:我们要创新,否则很羞耻。观众从期盼到失望,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观众想再看一部《潜伏》,因此造成观感上会有偏差。如果我们要再拍一个类似《潜伏》的剧目,这只能说明我们对观众不负责任,所以我要创新地写,要贴近那个时候的真实情况,同时,作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如果不创新就是一种羞耻。所以,《借枪》和《潜伏》完全是两部不同的戏。

  对此创新之举,观众的态度也呈两极化趋势:赞赏者称“很新颖”、“没想到”,很有趣;批评者则认为“另类得有点过分”、“感觉怪怪的,很难适应”。这种绝然不同的两种评价都有各自的道理,这也是都拿《借枪》跟《潜伏》比较所作出的审美评判。《潜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盛名所累的姜伟和龙一,以一种颠覆的姿态挑战已经得到观众极其认同的《潜伏》,尝试走出谍战戏近乎无路可走的困境。观众熟悉的谍战戏的元素消失了:《借枪》中的人物不再足智多谋,情节不再步步紧迫、扣人心弦,这样的男主角算英雄吗?这样的故事算是谍战片吗?面对观众的质疑,姜伟表示:“《借枪》从全新的角度展现了地下党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争取拍出一部摆脱《潜伏》影子不像谍战剧的谍战戏,让故事更接地气。”应该说,对这样一个艺术追求,姜伟做到了,并且做得很聪明。

  在当前谍战剧蜂拥而至的当下,《借枪》的出现,如一缕清新之风,使观众多了一种审美的新鲜感。两部不同风格的“潜伏”,你更爱哪部?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审美口味不能强勉。面对谍战剧千篇一律的创作模式,出现像《借枪》这样一部风味独特的谍战戏,就我个人而言,是不会拒绝《借枪》的。

  其实,拍这样的谍战戏,无论是对观众还是对编导和演员都是一次挑战,即使《借枪》达不到《潜伏》的艺术高度,这种勇于挑战自我的艺术尝试,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更何况《借枪》的艺术水准并不差,只是观众不习惯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