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迷信的人
(2009-08-05 16:22:51)
标签:
相士国军北伐军运道孙传芳天津文化 |
分类: 龙一野史 |
迷信其实是生活常态。只要对身边的人稍加留意,我们便不难发现,迷信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下认为世上有两种人容易陷于迷信,一种是急于保住眼下生活的人,另一种是急于抛弃眼下生活的人,而当这两种人生角色发生转换时,正是人们最为迷信的时候。
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虽然一度流行“星座”、“塔罗牌”之类的外国玩意,但真正深入人心,具有说服力的,仍然是传统方法,如求签问卜、相面八字、堪舆之术等等,而人们所求的,无非是有关命运、时运、断事断人、排忧解难……
在这里我们先谈一段与“相面”有关的旧事。 1928年6月2日,曾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兵败后投奔张作霖的孙传芳,他的最后一支队伍被北伐军击垮,便打电报向张作霖辞职。而此时住在天津曹家花园的张作霖也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对内,他的部下在“北伐军”面前兵败如山倒;对外,日本人苦苦相逼,强迫他实现卖国密约《东北铁路方案》中的承诺。烦闷之下,他找来天津一位相熟的大相士谈天,不觉间便谈到了孙传芳。据当时在场的人转述,这位大相士认为,孙传芳36岁之前的运道靠的是他眼中的晶光,36岁到50岁深得他脸上的两道笑纹的助力。然而,孙传芳50 岁之后的运道却不可多说了,因为他的眼角、眉稍下垂,乃刑伤之相。不过,这位大相士将口风一转,又说曾国藩的面上也有此凶相,却功高爵显,克享遐龄,这说明修心可以补相。大约孙传芳也相信“修心可以补相”的道理,退居天津当寓公之后,他与前总理靳云鹏等人常常到居士林念佛讲经,不问政事。不想,1935年11月13日,他被替父报仇的施剑翘刺杀于居士林,最终也没活过50岁。于是,这位大相士因“断人生死有奇中”名噪一时,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说大相士与张作霖面对面谈论孙传芳的相貌、命运的时候,为什么没看出来“张大帅”两天之后将被炸死在皇姑屯呢?
我有一位IT业的朋友,十年前他告诉我,有奇人点醒他,说他面相上有一奇,“耳白过面”,而且正是“行运”的好时机。果然,他放手大干,资产很快就过亿。三年前他卖掉公司投身股市,而且很不贪婪地说,一过百亿便即收手。如今他负债达数十亿,再找那位奇人指点迷津,奇人告诉他,天生相好,架不住贪心来破;善相需要善心来养,你不曾修心补相,再好的相貌也是没用的。
其实,作为传统的中国人,在潜意识当中信奉的多半都是孔夫子的两句话,就是“敬神如神在”和“子不语怪力乱神”,于是,人们对这类活动便抱着试一试也无妨的念头参与进来。如今,不论在哪种交际场合,只要有人开口谈论这类事情,当即便会引来许多预测“奇中”的故事,但这只是谈资,真假莫辩。我在这里再给各位说一个“奇中”的故事。
1920年,段琪瑞、徐树铮为首的“皖系”军阀组织“定国军”,与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针锋相对,大战一触即发。此时,毫无实权却又恋栈其位的“大总统”徐世昌,要想保住总统之位,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支持哪一方的选择。为此,他请来以“测字”闻名的了然和尚,并写了个定国军的“定”字。了然照例先要铺垫一番江湖“纲口”,然后断字说:此事太过明显了,大总统请看,今日为初一,初一为元,“定”子从“宀”从“疋”,宀加元为“完”;而疋字似正非正,似走非走;兵祸非吉事,又不以正道行之,哪有不败的道理?再说些俗话请您听,疋字加十(实)为走,加虫(从)为蛋,“从实”道来,定国军的结果只有“滚蛋”一途。徐世昌听从了然的指点,在“直皖战争”的乱局中押中了这一宝,但终究难免一年多之后被逼下台的命运。
说了这么多有关迷信的话,在下想要谈的其实是人生态度的问题。迷信产生于自我怀疑,那么,自我怀疑来自于何处呢?在下认为来自于“心中不安”。试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常怀善念,诚实无亏,那么,我们在做出选择,做出决断的时候,所应考虑的只会是现实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会担心“不可知”和“冥冥之中”的事,不会忧心于“天意”和“果报”。所以说,要想赢得一个坦然的人生,还是先做一个“有所畏惧”的人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