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禅语声声

(2010-10-16 13:29:52)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禅语声声作者:慧清师太
 
禅语声声

(慧清师太)

http://s9/bmiddle/49711ed0x71bbdd99fa78&690

    美丽的红色芙蓉花在寺院中绽放了
冷清的涧户寥落空寂
无人品鉴赞叹这出尘的美
芙蓉花只好安静地开放安静地萎落
它不因人的鉴赏而更有价值
它的圆满是不损不益,本来俱足的……
http://s9/bmiddle/49711ed0x71bbdd99fa78&690      
    一、惜缘

人是大自然最光辉的杰作,地球上最顽强的生命,无论被践踏或被祝福的,平凡的或美丽的,让我们都布施平等的温柔,给一切有缘的生命一点温柔的讯息,给冬眠中的心一些清舒的提醒。即所谓:敬爱生命,宝惜万缘。
http://s9/bmiddle/49711ed0x71bbdd99fa78&690
二、心安

心,不起不落。
穿越生活而不碰触生活,亲近滚滚红尘,而不在红尘中磨损自己的清明。保持精神的敏锐度,在寂静的生活角度,感受四季流转的美感,享受内在的富足和安详,涵养一颗水晶之心,澄澈自己,也清凉别人。
能恒于孤寂而又免于孤寂,使心如秋月柔白,如碧潭清澈,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在,那是大安心。
http://www.cnjdsj.com/UserFiles/Image/zy/09.09.07/fm/18.jpg
http://s9/bmiddle/49711ed0x71bbdd99fa78&690
三、日子

因为温柔爱美,所以眼中的世界格外清净美丽,真好比初歇的春雨点点,在灿烂的桃花瓣上盈然辉映,这种生命的美景真是动人至深。
分分秒秒,时光涌来,都像洁白的嫩荷轻轻绽开,一瓣一瓣美丽而惊心,当你我用智慧的水浇下去,心田自然清香袭人。
难道你不觉得:妙好日子像株莲,亭亭微笑,相看两不厌。http://www.sgren.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4/20064182373146802.jpg
http://s9/bmiddle/49711ed0x71bbdd99fa78&690
四、精进

凡走过的必留痕迹,努力过的也会留下汗泪交融的印证,无心踏花的马蹄,不是还留有清香吗?
人和人的区别在于发掘和休现自身的价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干将莫邪爱剑如命,精心地锻造,精心地淬火,精心地拂拭,炽烈的眼睛注视着手中的剑,盼望它炉火纯青,成为天下第一,所向无敌……倘若人人能以如此心态检点自我,刻苦用功,我们心灵的殿阁会随风而生阵阵清凉。
我是喜书好书的,总愿在朦胧的繁华之外,藉着阅读,让我也拥有一颗孩子般出尘的心。
http://tinarita.bokee.com/inc/cy2.jpg
http://s9/bmiddle/49711ed0x71bbdd99fa78&690
五、敬业

三尽讲坛,一个有英雄而没有塑像的基座,选择一次便选择了一生。
童心是一页页圣洁的白纸,是一只只展翅欲飞的白鸽,是一道道雨后初霁的彩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学生,善待疼惜他们的一点一滴,回报我们的是和风所及花开遍地的富足之美。
http://image5.poco.cn/mypoco/myphoto/20080402/22/20080402224541_424177868.jpg
http://s9/bmiddle/49711ed0x71bbdd99fa78&690
六、智慧

聪明是先天的见证,而智慧由是后天的努力的结果。
经尘滚滚,诱惑遍地,让我们用聪明守住心灵的宁静,纾解贪欲的执著,化痴热为清凉。清凉智慧,一如火炉上那一点白雪,在人事纷拢的热恼世界,显得那样单薄,那样微弱,但我仍愿竭力奉献,把自己体悟到的一点心得分享有情人间,让我们在无事天地做有情人,在火炉般的红尘做一点清凉的白雪,化泪,也在所不惜。一直以来,“禅”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高高在上的、遥不可及的、与世隔绝的。而近些年来禅语的流行让人见识了“禅”温情的一面。原来它并不是得道高僧们的专利,并不是让普通人望尘莫及的天外世界。它和生活息息相关,它向每个人展开了它宽大的怀抱,无论你是谁,你都有参禅的资格。
 
“禅”一词来自梵语,意思是“安静的沉思”。也许正是有了历代禅师的“安静的沉思”,才有了那浩如烟海的智慧的禅语。这些禅语给了热闹的现代人一个沉思的瞬间,给了疲惫的现代人一个心灵的依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禅语,各种关于禅语的书也开始从层层叠叠的寺院深处走向了市场。
我有幸在中国佛学院系统学习过关于禅的文字,虽不能精通,却也多多少少了解禅的诸种境界。许多博友好奇地问我,你那么年轻为什么叫“师太”,其实这种称呼是对一座寺庙负责人的亲切称谓,自从被委任白云庵负责人那天起,全寺尼姑不论年龄大小,她们都亲切地叫我:“慧清师太”。我曾经专门写过佛教这方面的文章,只是在版权无法保证的网络,这些文字如同走失的孩子被不知不觉中领到不相识的人家里。我对之亦淡然,天下文章一大抄,我又何曾敢说自己的文字是百分之百的原创。因此,随它去。无论它在哪儿,都是得其所也。
今天,重新理顺出点滴,就让我不自量力地带领博友走进禅的境界,舒缓一下您琐碎而紧绷的神经吧,或许您会觉得有所收获。http://www.sgren.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4/20064182394175833.jpg
 
家常境界。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这是中国禅宗六祖慧能的一段语录。禅宗的家常境界给了我们这些世俗人最大的宽容和信心。它力图证明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我们可以在家修行,可以不受清规戒律的羁绊,发展到后来,“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不管是东家儿郎、西家织女,还是街头艺者、深宅显贵,只要“悟”了,就能成佛。http://www.sgren.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4/20064182364224047.jpg
 
平等境界。
“佛性平等”、“佛性无南北”、“悟即丛生是佛”,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禅语。它表达了对丛生平等的呼唤,提升了人的尊严。道隐禅师说:“月印千江水,门门尽有僧”,归仁禅师说:“那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这些偈语都反映出了禅宗的平等境界。
 
顿悟境界。
“直指人心,顿悟成佛”是中国的禅宗一直强调的。就是说凡人可以在一刹那间领悟到佛教的真谛而变成佛。这与印度佛教的苦修成佛是有很大差别的。中国的佛教源自印度却发生这么大变化,也许与中国人重直觉不重逻辑思维分不开吧。顿悟之“悟”各有不同,五祖弘忍、六祖慧能都主张“悟得自心即佛”,而另一些禅师则悟得无心无佛,所谓“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这种境界或许更接近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四大皆空”吧。http://www.cnjdsj.com/UserFiles/Image/09.09.11/fm/28.jpg
 
无言境界。
在中国佛学院时,我听过一个“拈花微笑”的故事。说是如来佛在灵山会上拈起一朵鲜花,众人都没有反应,只有一个金色头陀摩诃迦叶发出会心的微笑,于是如来佛就把禅宗玄旨交付于他。当时很为这个故事的深义感叹不已,后来才知道这个故事是表现禅宗无言境界最典型的故事了。另一个典型故事是“少林立雪”,说的是二祖慧可为了向达摩求法,面朝着达摩静坐的山洞,通宵达旦地站立在漫天大雪之中。这个故事可能也有很多人都听说过。
 
闲适境界。
做无心人、无求人、无事人,过一种闲而又闲的舒适生活,这是禅宗教给我们的又一境界。景岑禅师有语:“困则睡,健则起,夏天打赤膊,冬寒须得被”,而赵州从谂禅师常常用“吃茶去”这句话来指引前来求师问道的人,促其领悟禅宗的闲适之境。还有一句耳熟能详的“睡觉睡到自然醒”也应当是闲适境界的一个代表了。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如今,我也是在这清净的寺院,闲闲地写一篇文字,带着一点“适”的喜悦。在这“适”的喜悦中,我也因眼的生涩和心的疲劳自然地停笔了。
......

(请欣赏:慧清师太制作)

0

后一篇:禅语声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