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2017-11-30 21:01:5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心得

教学反思点滴

初二物理  许代兵

初二学生由刚接触物理的新鲜感转瞬就到了迷茫期。他们对一些概念似是而非,看似简单不值一提的问题往往出错,考试总得不到高分,学生、老师、家长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担忧。如何使学生对物理保持长久的兴趣,轻轻松松学好物理,真值得我们反思。

结合本学期的教学,我在加强引导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强化了一些记忆技巧,使学生能通俗地理解一些较难弄懂的问题,教学上取得了一点点突破。一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性经验,供大家参考。

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如何快速理解音调的高低这一概念,我借助空玻璃瓶,装不同量的水,通过敲击和吹气使其发声。学生听音,辩别音调高低,引导学生明白:敲和吹时是什么物体发声;发声的物体大小长短有何变化;对音调有何影响。最后得出:敲击时,主要是瓶子发声,水多对瓶子的振动阻碍大,瓶子振动慢,音调低,反之,音调就高。而吹气时,主要是空气柱发声,水少时,空气柱短,振动快,音调高,反之,音调低。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暖水瓶灌水时音调的变化,来判断水位的高低,加以对音调的巩固,效果较好。

物态变化学习后,我引导学生画物态变化示意图,强化熔化、汽化和升华要吸热;液化、凝固、凝华要放热。学生以“熔汽升――吸热,液凝凝――放热”加强印象。

在长度测量、画平面镜成像图的练习中,学生很容易忘记估读和把平面镜成像画成实线,我充分利用上课师生问好的时间,组织学生反复朗读“测长度要估读”,“画虚像用虚线”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看到测长度立即想到估读,看到作图就想到虚实。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充分利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特点,巧妙解决了蜡烛烧短后,光屏上像的升降问题。我要求学生把这根光线看成“跷跷板”,蜡烛烧短向下,光屏上的像向上,反之就向下。同时强调,凸透镜向上,“跷跷板”向上,像也会向上。学生豁然开朗,永远不会忘记了。

针对凸透镜成像难掌握的情况,我通过实验,巧妙总结: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并强化理解物近的“近”以焦点为参照物,不管实像虚像只要物体靠近焦点,像就变远变大。只是在焦点以内时,靠近焦点时,物体距透镜较远。

总之,我们用心教学,多注意学生思想,巧妙利用一些顺口溜,就可以化难为简,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利于他们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