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拍小企鹅(保护区内严禁使用闪光灯故画面不清)
开会了?
四小企鹅在开会?
失去母亲的小企鹅又有妈了(转载)
(转载)
那边的大海也很美(澳洲记趣之二)
青岛的海美,
无须多言地球人都知道。不过, 却总想领略异国大海风情。朋友说, 与大堡礁和黄金海岸齐名的大洋路, 从墨尔本始发仅有三百余里行程,
多处临海胜景不看就太可惜。事务繁忙又是盛夏最终未能成行. 去过两次市区海滨之后, 感觉倒是不枉此行。
听说紧邻繁华市区的圣基达海滨竟有野生企鹅,
且是最有名最小的神仙企鹅夜直奔菲里普港。热闹港区边的栈桥,
比青岛栈桥更长更阔更显壮观。栈桥尽头灯光低暗,长约百米的防波堤巨石堆砌, 有些幽暗神秘。
小企鹅憨态十足, 在大堆人群围观下目不斜视,
迈着绅士般小慢步四处散步。细声慢语的女讲解员打开小手电, 用轻柔的暗光跟踪在石缝中钻进钻出的小家伙,
那一身漂亮蓝羽在朦胧光环下竟有几分奇幻色彩。
小企鹅结队而行按时回家,号称“企鹅大阅兵”。可叹来迟一步错过难得奇景,
实在遗憾。不过听听解说确实有趣: 太阳入海之后, 一字排开的几只企鹅 “侦察兵”,结组而行走上海岸,
走走停停四处张望。确认没有敌情,随后几十只集合组成“大部队”, 整好队列方才上岸。每个队列,依次而行秩序井然,
颇有阅兵的气势。此情此景难怪引得游人如潮。 想想觉得不解:
在热闹港区,天性胆小的企鹅,竟然与人这样亲密相处。也许人类的善意打消了小动物的敌意?看完企鹅,
发现栈桥一侧有人钓起大鱼, 再看装鱼水桶,还有几条不知何名 大鱼。钓者笑问:喜欢这条鱼吗? 假如鱼也喜欢你, 你们就一起回家吧。
一句幽默说得我们都笑. 朋友告诉我, 在这钓鱼必须申请许可证,
为保护资源不可在此钓各类小鱼,对其他海产品也有类似规定。再想刚才的疑惑, 现在似乎就有一个眼前的答案。
几日后一早旧地重游,
无暇去看步行街边知名娱乐场月亮公园和植物园,
心想白天的大海更有一番景象。穿过沿海一大片草地和各种不知何名错落有致的巨树,放眼环顾碧海黄沙蓝天白云,扑面海风格外清爽。与栈桥相连的游艇码头旁,白帆点点飘逸海鸥翻飞逐浪。与海鸥齐飞的各色风筝点缀其间,人们手拉风筝脚踏滑水板,乘风破浪急速滑行。走过大片沙滩,惊奇地发现不少种类形态各异的植物在沙中依旧生机盎然,听说西边的湿地还有潮间红木树丛。沙滩上起起落落的大片海鸥并不怕人,手拿面包的游人招来一群海鸥轮番争抢。
边走边看,又到栈桥。入口处警示牌上规则罗列,最后一条不是规则,直接提示此处已设闭路监视。相邻并立的是这片环保区的历史沿革宣传牌,看后不由感叹。原来,美丽的海景与和谐环境并非故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已处生态危机的小企鹅和环境恶化引起极大关注,当地人成立“Eeath
Care” (关爱环境)组织,政府投资引资,大力改善环境,并制定相关法律。长年不懈终有回报,本世纪墨尔本竟连续有几年被世界环保组织评为最适人居城市。标牌图示,附近还有野生动物研究机构和生态保护中心。在企鹅领地附近又见一个图文兼备的标牌,原来这里还有一种奇特的两栖海生小动物,当年此地土人称之为
RAKALI,现今已不多见。体貌似鼠,故名海鼠。脚部有蹼厚尾如舵善游能潜。食性广,多在夜间觅食。遍寻周围,
可惜白天难得一见。
匆匆一游虽说浮光掠影,仔细想想却感触颇深。美景人皆欣赏,
美景如何长存? 如果全世界都来环保, 处处美景岂不美哉? EarthCare, 关爱环境,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何处最好玩?就去植物园 (澳洲记趣之四)
(2010-04-12
09:05:28)
何处最好玩?就去植物园 (澳洲记趣之四)
我问在墨尔本的几位朋友,此地何处最好玩?
都说皇家植物园不可不去, 建园近一百七十年, 也算澳洲元老级历史遗产了。一位去过几次的说好玩还是其次,
这个植物园确实有些独特之处.百闻不如一见, 找出地图立即出发。
穿过闹市边亚拉河大桥来到鸟林大街,街边果然鸟语花香绿树成林。大片草地中一棵"铁树"十分醒目,
铁杆上十几个方向距离指示牌四面张开, 周围多处知名景点一目了然。沿林间小径到原木搭建的侧门,
无须买票自取导游资料. 看后暗叹: 植物园占地四十多公顷. 汇集全球一万俩千余类三万多种植物和花卉和澳洲所有原产植物和花卉种类,培育两万余种外来植物。墨尔本冬季无霜,几乎所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各类树木齐聚于此。现代化植物标本室搜罗150余万种植物标本。
我也要当新娘 
这里的黑天鹅都有编号
这里还有很多海鸥
皇家植物园位于图右上角
水上芭蕾,队形很齐嘛!
四小天鹅,来一个芭蕾舞呀!
植物园一大特色:有许多著名澳大利亚和外国历史名人亲手种下的纪念树:如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维多利亚州总督官拉特罗布,
英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艾伯特亲王,
澳大利亚著名女歌剧演员内利-梅尔巴,波兰钢琴家帕岱莱夫斯基,英国海军将领杰利科,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加拿大前总理迪芬贝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爱丁堡公爵,泰国国王普密蓬等等。
植物园内,一棵在维多利亚历史上名为"分离纪念树"值得一提。1851年
对维多利亚人是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年份,这一年在维多利亚发现黄金,同时这个原属于新南威尔士殖民区一部分的不列颠领地获得英国批准单独成立殖民区。墨尔本人得知维多利亚将脱离新南威尔士殖民区单独成立一个殖民区的消息后,欢欣鼓舞。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维多利亚殖民区总督在墨尔本皇家植物园种下这棵桉树,这株红色的桉树(尤加利树)保存至今,它目睹这个城市发展的历史。

何处最好玩?就去植物园 (澳洲记趣之四)
我问在墨尔本的几位朋友,此地何处最好玩?
都说皇家植物园不可不去, 建园近一百七十年, 也算澳洲元老级历史遗产了。
一位去过几次的说好玩还是其次, 这个植物园确实有些独特之处.百闻不如一见, 找出地图立即出发。
穿过闹市边亚拉河大桥来到鸟林大街,街边果然鸟语花香绿树成林。大片草地中一棵"铁树"十分醒目,
铁杆上十几个方向距离指示牌四面张开, 周围多处知名景点一目了然。沿林间小径到原木搭建的侧门, 无须买票自取导游资料. 看后暗叹:
植物园占地四十多公顷. 汇集全球一万俩千余类三万多种植物和花卉和澳洲所有原产植物和花卉种类,培育两万余种外来植物。墨尔本冬季无霜,几乎所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各类树木齐聚于此。现代化植物标本室搜罗150余万种植物标本。
从一条小路向前,一路高低起伏曲径通幽,两侧奇花异草怪树令人目不暇接。
沿途各种植物皆有标签,形式多样内容大多生动有趣,题目常有点睛之笔。
在玫瑰圆也有不少标签,有的重在科普,有的突出"花中之王"的文化内涵。其中"生命的图腾" 像一篇寓言:
艳花锐刺象征美丽生命和人生挑战,
战胜艰难方显绚丽。匆匆走过一片圆区,竟发现120 万年前已有的“假山毛榉”,标牌介绍: 它们存世太久,也许还是恐龙的食物。
前面缓坡是一大片似曾相熟的园区, 原来这是中国南方植物圆区. 大解说牌上图文并茂, 其中提到:
中国古代对植物的认知利用甚早甚广,尤其中草药和造纸更是闻名于世。数千年来, 植物与人息息相关。后面一段很有意思:
然而,西方世界对此知之甚晚, 只有数百年历史.你家庭院有中国植物吗? 请看本圆珍集的中国植物.
一路前行看到一处竹林,细看说明竟有苏东坡的名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走过几个圆区,前面是绿树青草和五彩缤纷鲜花环绕的一池湖水,
湖中各种水禽甚多,
不时上岸散步也不怕人. 黑天鹅分外漂亮, 一身黑羽翅下几片白羽.
昂首慢步, 活像身穿黑色礼服漏出白袖的绅士. 一只天鹅十分搞笑: 一腿直立一腿后蹬白翅如扇双翅展开,
原来黑天鹅也会白鹤亮翅。
老婆婆看得童心大发,也学天鹅单腿立双臂张作比翼双飞状。正在野餐的一家老外看着也笑,不忘幽默一句:"哇,这只天鹅也很漂亮!",说得我们都笑。各种水禽喜欢光顾那些野餐的人们,
尤其是那些天鹅常去"讨食",引颈探头红喙微张, "可惜" 那些"
守法公民"遵守圆规让它们干着急。走到湖边,看老鸭和鸭宝宝戏水.湖水有些暗黑,全然不见
"红掌拨清波"的景象.朋友说,湖水发暗原因在亚拉河。近海的河口水下3米就是海水。忽然想起刚才看到一块裂迹斑驳的老石碑:
1845年建圆前此地原是土著区,20
世纪初改直亚拉河后改善水系。还看到一个很大的宣传牌告诫人们节水净水,介绍详尽的具体措施。并且此地专设机构改水节水。想想这里的水质土质如此恶劣,
竟然建起万绿丛生如此之大的植物园,着实不易。一路走来,随处感受环保氛围.
美丽风景和整洁环境实在令人心广神眙。
天色渐晚,转来转去搞不清已经走过几个景区,感觉这里象探索不完的植物大观圆。
有时看着交叉路口导游"铁树", 方向四指实难取舍。打听路人方知, 圆内还有很多语种的义工导游,
入口和圆内纪念品店可租解说耳机。可惜空闲不多,很多景物无暇细看甚至没有光顾.
如果再来,旧地重游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真心留言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且行且思受益多多.放眼海外心系中华,洋为中用以其为鉴.环保问题是当今世界首要大问题,地球环境恶化曾引发全球生态毁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人皆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