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916湖口石钟山、九江烟水亭——三十五年的记忆

标签:
19880916江西九江市石钟山烟水亭旅游 |
分类: 国内游记—华东 |
清早五点多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叮嘱店家:一定要拿到今晚回武汉的船票。店家说放心吧,我一会儿就去码头。
湖口,隶属于九江市,在鄱阳湖北侧,赣鄂皖三省交界。
湖口,鄱阳湖水进出长江的嘴。
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湖。
从九江乘船到湖口,虽然没有真正领略到鄱阳湖的美,但也是亲近了一下鄱阳湖。
去湖口就是为去石钟山,上学时曾学过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为苏轼的探索精神所感动,成就事业的人都是精益求精的人。
写博时又在网上学习了一遍《石钟山记》,下载粘贴以便随时学习。
石钟山记
【作者】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照了几张相片,在回九江的船上也拍了张湖水中的石钟山,可惜,相片都不知哪去了,好在是信封中的船票和门票还在,有物件就有提示,有提示就能恢复记忆。
石钟山不大,一个多小时就转完了。手中没有回武汉的船票,心中总是不踏实。乘船,中午前回到九江。
到了住所问店家船票可拿到?店家说船票太难了,我昨天和今天亲自去码头都没买到,托人拿也没音信,不过你放心,怎么我也能给你送上船。
唉,也只能这样了,听天由命吧。先去外面吃点美食,下午再逛逛九江。
店家叮嘱我,你拿着相机,轻易别让人拍照,不然人家拿着相机跑到巷子里你是追不回来的。你四点前一定要回来啊,我若拿不到船票就带你去找人,怎么也能给你带上船,船上再补票。
我谢过店家,街上去吃饭。昨晚在店家吃的鱼和瓦罐汤太香了,我得尝尝餐馆里的味道。
香,太香,鲜香无比。
甘棠湖,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写下了《琵琶行》,后人建亭以《琵琶行》中的“别时茫茫江浸月”命名为浸月亭。
甘棠湖中还有一亭,叫做烟水亭,传说这是周瑜训练水师的点将台旧址。烟水亭,据说是宋代周敦颐所建,取意于唐诗“山头水色薄笼烟”。
浸月亭我没见到,烟水亭处留个影,写博时看相片还是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