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走街串巷达智桥

标签:
202103北京宣南达智桥金井旅游 |
分类: 闲、逛、杂感——北京城 |
喜欢走街串巷,特别是北京的老胡同。说起京城的老胡同,那就离不开宣南。
清朝,汉族人不能在四九城内居住。汉族的文人墨客若想进京,大多要在宣南找个住所。各地的士人与当地居民长久的融合就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叫做“宣南文化”。
宣南,大致就是老宣武区的地界,厂甸、大栅栏、天桥等各有特色。宣武门外的一些小胡同,貌似不起眼,里面却藏龙卧虎名人辈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里面。
2021年3月有点空闲,走了走达智桥胡同。
达智桥胡同在宣武门外,东西向。东起宣武门外大街,西到校场五条。清朝以前,这里不是胡同,而是一条河沟,河沟上有座桥。清初,桥附近驻扎着满蒙旗兵,因汉人称呼“满蒙”为鞑子,故此,这座桥就被称为鞑子桥。后来,河沟被填平成了胡同,胡同名就叫做了鞑子桥胡同。
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鞑子桥有歧意,谐音,正式定名为达智桥胡同。
达智桥胡同12号,原松筠庵,明朝忠臣良士杨继盛的故居。
杨继盛,号椒山(公元1516-1555年),明嘉靖年间,权臣严嵩祸国殃名,杨继盛不畏权贵,上书《请诛贼臣书》,历数严嵩十大罪状。明嘉靖三十四年被严嵩处死,时年四十岁。
后人在杨继盛故居松筠庵里建了祠堂。
1895年康有为等举子在松筠庵里集会,上书光绪反对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即近代史著名的“公车上书”。
宣外校场口,曾是明清校军场所在地,有校场口胡同,校场头条、校场二条、校场三条、校场四条、校场五条。
达智桥胡同西走到头,往南是校场五条,往北是金井胡同,这是金井胡同成名的金井。
金井胡同1号是沈家本故居,我去那天正好是周一,闭馆。也许疫情期间本身就闭馆,之后也就没再去。
现在应该一切正常了,有闲时参观后再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