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醒来后,和孩子一起去转转。在去玉泉湖的路上路过郭村,给孩子说这是郭守敬的老家,孩子说去看看,我们就下道前往郭村。
一进村口,首先看到右面是郭守敬故里纪念碑亭,200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70周年,邢台县政府决定在郭村兴建郭守敬故里纪念碑亭,碑身背面介绍了郭守敬的生平。
北面还有一座雕塑“神童问天”。

神童问天

美丽的鸳水河
走过一条小河(鸳水河南支),路西是郭守敬知识文化长廊,长廊长77.6米,宽3.5米,高2.8米。主要采用水泥、青瓦筑建,旨在介绍郭守敬毕生卓越成就。其内容共分四大部分:成长篇、治水篇、天文篇和纪念篇。共计四个小板块。
一、才华初展试
郭守敬自幼勤奋好学,先受教祖父,后拜刘秉忠为师,与张文谦、张易、王恂等人同学于邢西紫金山,被世人称为“紫金山五杰”;十五六岁时,他仿照古图制作莲花漏和浑天仪,向世人初步展试才华。
这里分五个小部分,1、观天问水:幼年郭守敬与爷爷郭荣来到户外,脚踏大地,仰望天空,放眼山河,听爷爷讲述天文、水利故事。
2、郭守敬求学:郭守敬求学紫金山拜元朝开国元勋刘秉忠为师,与张文谦、张易、王恂等人被世人称为“紫金山五杰”;
3、自制“观天仪”:少年郭守敬在祖父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了观天仪――“竹浑仪”。
4、研制“莲花漏”:郭守敬从小就对钟表感兴趣,被时人称为少年“钟表匠”。
5、邢州治水:郭守敬从祖父和刘秉忠等人那里学到了许多天文、水利知识,故乡邢州治水给了他崭露头角、大显身手的机会。
二、治水树丰碑
郭守敬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水利工作,先后提出了水利工程建设二十余项,青少年时期,治理家乡水患,修复桥梁,担任水利官职后,主持了西夏治水,大都治水,京杭运河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这里分十一个小部分,1、治水“出师表”:郭守敬向忽必烈面陈治水大事,极其类似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出师表”,此后郭守敬正式步入仕途。
2、黄河探源:郭守敬在西夏治水期间,曾“挽舟溯流”探寻黄河源头,这是历史上首次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专程探寻黄河之源的伟大壮举。
3、再造“塞北江南”:郭守敬利用其所学水利知识,再造了“塞北江南”,使“西夏”变成了“宁夏”。
4、妙织北京水网:郭守敬用其丰富水利知识,编织了北京水网,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水利专家称赞说:没有郭守敬的大都治水,就没有今天的北京。
5、开挖通惠河:郭守敬主持开挖的通惠河调节水库瓮山泊,即今颐和园昆明湖。
6、高碑店闸改造:几百年来,历尽沧桑,至今还有广源闸,高碑店闸,庆丰闸等基本保持完好。可想而知当年的郭守敬在治水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7、规划运河:郭守敬精心规划构造京杭大运河线路,疏浚淤塞河道,使运河实现全线贯通,成为中国开通京杭大运河的第一人。
8、中国的海拔:郭守敬在大地测量中,以大都(今北京)东面海平面为基准面,比较大都与汴梁(今开封)的高程差,在世界测量史上首次比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的平均海平面概念早560多年。
9、水上驿站:郭守敬主持在新开运河上建立了水站,为过往船只提供了诸多便利,加强了元朝南梁北运和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10、节水行舟:郭守敬在大都治水中,以闸坝调节河水流量,实行节水行舟,成功解决了高落差下船只顺利航向难题,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树立史上的奇迹,现今葛洲坝、三峡等水利工程仍使用这一节水行舟原来。
11、郭太史“神人”也:元成宗为了躲避大水被迫迁移,他坐在马鞍上说“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
三、天文建奇功
郭守敬主持历法修定工作,提出科学的制历思想,创造了多种领先世界水平的天文仪器,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四海测验,编制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
这里分十九个小部分,1、奉诏改制:1276年在元朝工部任郎中的郭守敬主持制定新历法工作。
2、焚毁阴阳伪书:郭守敬力反浮说,重视观测,不仅表明了郭守敬科学制历的决心,同时促进天文学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3、世界上最早的赤道仪:简仪,是郭守敬创制仪器的代表作,该仪器是世界上最早制成的大赤道仪,比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制造的同类仪器早319年。
4、一把尺子量日月:郭守敬创制了高表和景符,对日月的测量更加准确,更加精确。就日圭测影而论,在13世纪中,当以郭守敬制造的四长表测定的结果为最精确。
5、无影测量:郭守敬创制的窥几,配合高表使用,测量月亮,星星的影长,首次实现了无影测量。
6、同心圆定方向:正方案,是郭守敬创制的利用同心圆测定方向的仪器,比指南针还有精确,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是定向仪器。
7、低头看日食:仰仪,是郭守敬创制的用于观测日食的天文仪器。它把“针孔成像”的原理应用到天文仪器中,首次实现了低头看日食。
8、象仪的鼻祖:玲珑仪,是郭守敬创制的用于观测太阳、月亮、星星的位置,演示天体运行的天文仪器。它集演示和观测为一体,是当今象仪的鼻祖。
9、四海测验:1279年,郭守敬在全国设置了27个观测站,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天文观测活动――四海测验。这也是我国古代最大规模的纬度测量,比西方1899年专门成立纬度局,进行地理纬度测量早620年。
10、七百年前的:“公历”:郭守敬等人主持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行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一部历法。
11、郭守敬星图:郭守敬对周天列宿诸星进行了详细测定,新发现恒星一千余颗,被后人誉为“测星之王”。
12、勾股算术测天球:郭守敬在授时历法中,推导出了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所能解决的问题,这和西洋人的球面三角法不谋而合。
13、数学奇才:郭守敬把一天分为100刻,一刻分为100分,一分又细分为100秒,受到了后世历算家的一致称赞,是算学史上的伟大改革。
14、滚动轴承的创始人:郭守敬在简仪的赤道环和百刻环之间,设置了四粒短铜棒。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最早发明和运用了滚柱轴承,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发明的滚筒轴承早了200年。
15、世界上最早的“自鸣钟”:大明殿灯漏,又叫七宝灯漏,是郭守敬创制的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机械自鸣钟,比西洋钟早了400多年。
16、世界一流的“天文台”:太史院,是郭守敬等人主持创建的,它规模宏大,人才集中,设备精良,成就突出,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天文台。
17、观星台:郭守敬主持建造的河南登封观星台,是建筑式高表,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遗址之一。
18、著书立说:为把毕生的科技成果汇编成册,郭守敬晚年撰写天文著作共十四种,一百零五卷。
19、春蚕到死丝方尽:郭守敬年过古稀,依然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呕心沥血,耕耘不缀,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继续发挥余热。
四、伟夜照千秋
郭守敬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成就,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赞誉和评价,人们采用多种形式研究他、宣传他和纪念他,郭守敬的英名与江河长在,与日月同辉。
这里分五个小部分,1、月上一座山:1970年国际天文学组织将月球背面一座环线山命名为郭守敬山。
2、天山一颗星:1977年国际天文学组织将太空中2012号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
3、郭守敬邮票:1964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两枚郭守敬纪念邮票。2004年9月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古代科学家郭守敬塑像》邮资信封一枚。
4、为了纪念先贤,激励后昆。1984年邢台市政府决定,为郭守敬建造纪念馆。
5、郭守敬故里纪念碑亭:200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70周年,邢台县政府决定在郭村兴建郭守敬故里纪念碑亭。
长廊绘画介绍完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精美的绘画。

长廊

分水台
从长廊继续北行,路西有个平台,名为“分水台”,相传郭守敬少年家乡治水在此设“分水台”,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此修建龙神庙。明嘉靖、万历年再建盖园,顺治二年又修。2007年5月由郭村集资重修。
继续北行看到两棵大槐树,非常茂密,遮天蔽日,是纳凉的好地方,其中一棵树从根分出两个叉,据传,此树是郭守敬祖父郭荣亲手所栽,距今已八百年历史。
从大槐树处东行,路南有口古井,现已废弃,是乾隆三十七年,由郭村村民李廷智自己挖建。

废弃的古井
再向东走,路南出现一条小河,叫做鸳水河北支,河上有座石桥,名为“得意桥”,是咸丰六年,由郭村人吴得兴、吴得利哥俩所建。

得意桥
走过小桥,路边有明清代的古磨盘、古碾盘,还有饮马槽等。
走到路的东头,南面是有座小石桥,为元代古桥,又名“郭家桥”。相传此桥为郭守敬祖父郭荣所建,康熙三十六年重建栏板,光绪九年重修之今。

郭守敬故居
桥的对面就是郭守敬的故居,1231年,郭守敬出生在此,郭守敬出生时正遇蒙、金两国频繁交战,邢州一带黎民百姓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故其不满三岁,父母相继去世,只好跟祖父母相依为命。郭守敬祖父郭荣,号鸳水瓮,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术,尤对水利技术有研究,与他自幼勤奋好学,经常跟祖父观星查月是分不开的。故居现居住为郭守敬三十六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