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非常好的策略报告,也是我近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战略上我仍然坚持是大牛市过程中的较大调整,但是,该策略报告更条理化和清晰化的阐述了该观点,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特摘录如下:
美国历史上的10次牛市平均寿命为56个月,牛市平均累计涨幅达到227%,牛市过程中会经历多次反复回调——“中继过程”。
由于通胀暂时上升导致合理市盈率的下调,以及经济期中减速,导致市场暂时回调。中国股市出现了牛市中继站的宏观环境,表现为通胀上升和经济减速。
牛市的长线基础未变:
1、升值与利差。人民币升值进程能够推动资产升值,吸引一定热钱流入,为市场提供相对宽松的资金环境。持续上扬的中国储蓄利率和不断调低的美国基准利率已经开始倒挂,利差的缩小也可能带来一部分套利资金的流入。
2、居民投资仍具潜力,居民的理财需求和负利率对居民投资有推动作用。
3、财政政策激发消费和投资。
在通胀上升和经济减速的过程中,资产类股票(能源、原材料、房地产、公用事业实物性资产升值)表现出色,而资金型股票(银行、保险)和可选消费(购买力下降)则表现较差。由于出口的减速,导致外需型受较大影响,而内需型消费类行业受影响较小。
但是本轮大幅度和长时间持续的调整,有效的化解了部分牛市的高沽值,由于大盘蓝筹股房地产、金融等调整较充分,将面临较大的反弹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