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缺口理论(4)

(2006-10-10 00:43:42)
分类: 股海拾贝

缺口理论(4)  

    急速上升过程里如果又出现一个缺口,此时需研判这是逃逸缺口,还是竭尽缺口,若推断此缺口是逃逸缺口,则可继续持有股票,在预计估价位来临时,开始限价卖出。如果确定此缺口是竭尽缺口,则应立刻不限价抛出股票并可酌量使用融券以保证自已。

空头市场里读者可用这些规则做反方向的操作,就是遇到突破缺口时须卖出所有股票,而判断是竭尽缺口时,可以限价买进,开始做多头,值得注意的是下跌突破缺口不像上升突破缺口,它不需成交量增加来印证。  

股价若在某一形态内变动,突然发生反转,朝相反方向突破,产生缺口时,此时不论做多或做空,必须了结此操作甚至做反方向的委托;也就是原来若是空头,此时补回抛空额子后,再加码买进,原来是多头,此时卖出手中额子后,还可酌量融券抛空。  

因此,缺口若出现在多空间僵持不下的盘局尾声,无疑使投资人轻松而肯定地抓住未来一段时间内股价波动方向。股价向盘档上端突破,三天内不补空,可大胆地买进,轻松赚笔多头钱,股价向盘档下端突破时,三天不补空,勿需再尽疑,应该立刻抛出股票,减少损失。  

缺口若出现在多空长期争战的股票里,其意义又较肯定,热门股往往因此激发强烈的买气与卖意,使投资者从缺口的出现观察与判断股价变动方向,而冷门股较少出现多空对峙,走势往往出现一面倒,完全由做手控制,因此,缺口意义虽不可忽视,但较难肯定作为判断股价趋势的指标。          

一、裂口的预测作用在各种形态之中,裂口最易辨认。同时具有极为明确的测市功能。  

首先介绍裂口音(GAP)的定义,例如,4月5日,6月份期金最高价458.2美元,最低价454.3美元;4月6日最高价454美元,最低价450.1美元。柱状图上(BarChart)4月6日的最高价与4月5日的最低价之间,便出现一个裂口。  

从裂口的性质分析,裂口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四类,现逐一列述:  

(一)普通裂口(CommonGap)  

通常于徘徊区域内出现,并在几个成交日之内补回裂口。因此,此类裂口的分析作用不大。  

(二)突破裂口(BreakayGap)  

在头肩顶底、三角形或岛屿转向形态完成之后,突破裂口的出现,包含有两种意义。第一,显示转向形态已经形成;第二,未来的走势将会加速行走。此类裂口出现时,成交量多数会递增。  

(三)量度裂口(MeasurementGap)  

顾名思义,此类裂口具有量度升跌幅度的作用,通常出现于中期或长期的升跌势之中央,因此又名中途裂口(MidyGap)。出现时成交量大增。  

量度裂口会在突破裂口之后出现,这两种裂口多数不会在短期内补回。  

在一个长期的升势中,可能出现两个至三个中途裂口。  

(四)消耗性裂口(EaustionGap)  

属于一种转向信号。当长期升势或跌势将快到尽头的时侯,消耗性裂口的出现可以确认转向的信息。此种裂口,多数在三数天内补回,成为短线沽空的绝佳机会。  

综合而言,突破裂口显示升市的开始,量度裂日则于升势的中段出现,至于消耗性裂口则反映升市的结束。每种裂口的均有特定的含义,对于后市的预测,具一定的作用。  

二、 窗口  

阴阳烛图表分析的窗口(Window),相等于西方形态分析的裂口(GAP)。  

形成窗口的理由,系第一日与第二日的高低价之间出现不衔接的情形。因此,在数技蜡烛之间产生缺口。  

在西方的图表分析内,经常出现填补裂口的情形,套用在阴阳烛的图形之内,则改称关窗行动,实际上,意义相同。  

下面列出几项有关于窗口图形的特点:  

第一,在上升市势当中,第一日的高价与第二日的低价出现裂口,便成为窗口的图形;  

第二,通常而言,出现窗口,表示原来的趋势会继续运行。升的照升,跌的时侯,则继续下跌。  

第三,上升市势出现的裂口会成为日后的区域,相反而言,下跌市况时发生的窗口,则会成为阻力范围;  

第四,上升时出现窗口,足以构成日后的,其后出现回吐,只要在窗口范围停止下跌,可以视为买入的机会,换言之,关窗行动,是买入的时侯;  

第五,万一关窗之后,跌势持续,表示原来的升势已经告终,可以反手沽空;  

第六,上述第四及第五两点,但要反其道而行,亦即是说,下跌市出现的窗口,日后股价反弹亦会成为阻力点,反弹至窗口区域的时侯可以沽空。

——脉搏投资工作室(转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