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2010-02-23 21:18:28)
标签:

杂谈

分类: 税收管理信息化

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一、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1、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起步

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基本开始于1994年的税制改革。确切地说,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客观上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的依托,在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税收信息化渐成气候。

2、金税系统

1994年7月,金税一期的增值税计算机交叉稽核系统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试点。1998年8月,开始推行金税二期。金税二期包括:防伪税控开票系统、防伪税控认证系统、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和发票胁查系统。2001年,金税二期除开票系统,其它三个系统全部到位。2001年之后,提出金税三期。

3、CTAIS系统。

总局从1995年起着手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1997年,开发《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简称TAIS系统),未能推广应用;1999年,总局开发了《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hina Tax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CTAIS系统)。2000年初,CTAIS1.0版试点运行;2001年,CTAIS在浙江、山东、河南和深圳三省一市国税系统试点工作;2002年初, CTAIS在60多个地级市运行;2003年出现深圳优化版和安徽简化版;2004年, CTAIS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使用,其中17个省、市为全省运行;2005年5月19日,北京金三环会议提出全国统一征管软件CTAIS2.0。

 

4、税收征管信息化认识深化的过程

1994年,信息化建设初期,信息化被理解为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数据录入和储存;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机器操作代替手工操作;1996年之后,将信息化理解为网络化、系统化的层面,但仍信息化理解为技术手段,其主要作用理解为提高效率;2001年之后,认识到税收征管信息化必然带来税收征管格局调整和新格局的形成,是一场深刻的革命。2002年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形成的认识比较科学、系统、全面。

(二)信息化建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

2002年8月全国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所形成的一些正确认识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没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审视并提出面向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

2、统筹发展问题

缺乏一以贯之的、从推进税收征管体系现代化的高度来制定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仍比较狭隘,信息化建设事实上仍然局限于:开发软件、购置设备;没能根据信息化建设规律来系统地推动税收管理体制、机制、模式、流程等方面的与时俱进。

3、应用软件问题

缺少系统、全面、具有战略意义的应用系统业务功能建设总体规划;软件开发没有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多系统并存,百花齐放,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征管软件;目前的软件功能仍处于初级水平,业务覆盖面小,信息处理能力不高,数据分析应用水平底。

4、信息资源问题

n信息孤岛现象突出;信息采集渠道单一;信息共享度差;信息储存分散;信息处理、分析、应用能力低下;形成:信息资源重复采集、信息资源浪费和挖掘利用不足的矛盾突出。一方面,数据重复采集,纳税人负担很重,数据资源利用不够,数据信息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征纳双方涉税信息严重不对称。

5、应对能力问题

未形成应对信息化环境下税收征管的体系、机制;尚未形成应对信息化环境下税收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尚未形成应对信息化环境下税收征管的专家、能手群体。

6、发展状况评估

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信息化对税收征管支持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