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如同A股已经走到了第28个年头电器,格力今年也28岁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空调制造企业,格力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至于其是否已经到达了行业天花板,是不是应该进行多元化,一直是雪球上争论的热门话题,笔者今天就对其进行一些分析,希望对投资者进一步认识格力有所帮助。
https://zimeiti-eastmoney-co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f3938f7cf2c496573f391ec3b8957b85.em/art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格力在08年之前的营收都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说明其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但是净利的增速一直落后于营收的增速,直到07年净利增速才成功超越了营收的增长速度,说明此时格力已经在市场中逐渐占据卖方市场的位置,利润开始得到释放。即便在08年金融危机中,营收增速几乎快要下降到个位数的情况下,其净利依然实现了54.87%的增速,可见其产品强大的竞争力了。
https://zimeiti-eastmoney-co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75284dc8da02c5dcf3fca8c485f8704e.em/art
而从09年开始,除了15年去库存的缘故,格力的净利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营收则由于市场份额的增大而逐步放缓,但是依然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从本世纪前17年的数据来看,格力的表现确实由于其市场份额逐渐壮大逐步转换为卖方市场,净利的增速也在08年之后一直位于营收之上。同样的,从下图可以看到格力的货币资金也在08年以后实了爆炸性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净利润的增长。
https://zimeiti-eastmoney-co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3687646d210d96bb519e35f177f5d658.em/art
从上图可以看到,相比于其他两大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格力电器的货币资金在16年甚至比两者的总和还要高。这一方面说明了格力的赚钱能力有多强,但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格力的资金利用效率不足。
https://zimeiti-eastmoney-co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4c3715e3c7c72fe3e935a985d1f8c37a.em/art
从上图的应收账款来看,格力的应收账款从07年之后就一直位于货币资金以下,并且在08年之后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说明了格力在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先钱后货的销售方式使其占用了上下游大量资金。并且从下图也可以看到,应收账款在营收中占比非常的小,足以说明其财务的健康程度了。
https://zimeiti-eastmoney-co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4870a1118f8f2a36960bf5682b31d33f.em/art
对比于营业收入,格力的营业外收入也非常少,说明其专注于主业,不像某些整天想着“赚外快”的公司那样不务正业。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在图中也显得特别微不足道,这恰恰类似于茅台,真正优势的企业报表中的“其他”类项目往往数额是比较少的。
https://zimeiti-eastmoney-co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cafe1802b6c71faf36c029e5b5b0f447.em/art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格力的存货一直维持在低位,存货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营业成本的增速,说明其产品的畅销程度。
https://zimeiti-eastmoney-co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8aa1a207ff79c525595d9dc5a23188e8.em/art
对比格力、美的和海尔的毛利率,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从13年开始格力的毛利率就一直位于其他两家公司之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12年销售天才董明珠正式成为格力的掌舵人,在保持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同时,相关的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在最困难的15年,即便营收和净利都是负增长,毛利率却反而实现了历史最高的36.46%,这也为接下来两年净利和营收的强力反弹做了铺垫。相比于那些营收和净利不断上升,但是毛利率不断下降的公司,格力确实足以言优秀的。
https://zimeiti-eastmoney-co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88cabd1fc6e2703f1efd90238e4502f.em/art
相比于美的和海尔,格力的有息负债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总量都是维持在较低水平,而且也比货币资金少很多,说明其发展策略还是比较稳健的,但是近年来美的的快速收购导致其有息负债快速上升,对格力一方面既有挑战又有警示作用,是否应当更加激进一点发展策略,去收购更多上下游企业和国际相关产业的公司,从而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进一步的国际化。历史上值得学习的例子就是丰田公司,通过对上下游的整合,让高品质和低成本成为可能,并由此打进欧美市场,在日本失去的20年里,丰田的股价上涨了10倍,所以脱离国际化谈天花板,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当然董明珠是一个销售和管理上的天才,但是如果有一个收购的高手助其一臂之力,或许格力就可以更快的加强对上下游的并购和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典型的对比就是吉利之于长城,通过对沃尔沃的收购和管理层的改革,吉利已经大有成为中国自主汽车第一巨头的趋势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