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平方公里茅台镇酱酒的核心产区
酒新闻
2012-06-20 15
首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中国白酒
2000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向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了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的界定申请,同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技术监督局核准,确定了茅台7.5平方公里贵州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同年8月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茅台酒原产地域保护申请,经审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3月29日发布公告,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从这一天开始,茅台成为了中国首个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白酒,而茅台7.5平方公里的范围注定成为了茅台酒的核心源地。
2010年5月,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推荐,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受理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茅台酒调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及保护范围的申请,通过了将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扩大到15.3平方公里。
![15.3平方公里茅台镇酱酒的核心产区 [转载]15.3平方公里的茅台镇核心酱香酒产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茅台镇特殊的地理环境
茅台酒产于茅台。茅台位于贵州省仁怀市城西赤水河东岸,在寒坡岭下、马鞍山斜坡上,傍水依山,平均海拔400余米。整个茅台陷在深深的山坳里,赤水河从西面流过。
这里,气候特殊,冬暖,夏热,少雨。这里,半年以上时间为炎热季节,冬季气候暖和,温差小,霜期短,平均无霜期长达326天,最低气温为2.7℃。这里,气温年差较大,干热少雨,年降雨量仅有800-1,000毫米,日照丰富,年照可达1,400小时。如此夏热冬暖少雨的气候,最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生成与繁衍。
茅台就如同一个天然的酒窖,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一种奇怪的味道,一种微微的酸味,有如酱菜挥发,含着甜味,略带焦糊,却又复杂得难以描述。就是这种浓浓的“酱香”整个的罩着茅台,天香弥散,常年不息。
茅台的地质地貌结构,主要是侏罗白垩系紫色砂页岩、砾岩。形成时间在7,000万年以上。土壤主要受海拔高度和岩石风化后成土母质的影响,土壤分布与地貌关系紧密,广泛发育着的紫色土层,酸碱适度。特别是土体中砂质和砾石含量很高,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因而无论地面水和地下水都通过两岸的红层流入赤水河中,既溶解了红层中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经过层层过滤,滤出了纯净无毒、香甜可口的清洌泉水。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曾专程赴茅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茅台这种紫色钙质土壤全国少有,是茅台酒生产的重要基础”。1980年11月,中国林科院一位著名专家到茅台考察后说:“茅台的地质地貌太特殊了,真是得天独厚,我到过很多欧美国家考察,从没有发现像茅台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为什么茅台镇酱香酒在别的地方酿造不出来?
离开了茅台特殊的地理环境,就生产不出茅台酒。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曾把茅台酒厂的酒师请到北京昌平,希望能生产出“茅台易地酒”,但经过数年的辛苦努力后,最终未获成功。为了探索“北方能不能生产茅台酒”的奥秘,1959年至1960年间,中国科学院、轻工部科学研究设计院、贵州农学院、贵州茅台酒厂的专家组成了贵州茅台酒总结工作组,对茅台酒是否可易地生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茅台地区存在着特殊的水质、土壤成分和微生物环境,对茅台酒独特风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离开了茅台生产不出品位纯正的茅台酒。
茅台镇神奇的赤水河
关于赤水河的奥妙与神奇,一位知名作家在深入其流域体验生活之后,曾这样描述道:“……事实上,由朱砂堡和马鞍山夹着的一带河谷,就仿佛一樽天然的酒器,赤水河作为酒浆,就汩汩地流淌在杯底……”无论赤水河如何悠长,她的源头只有一处;无论茅台酒的酱香如何飘远,只有那15.3平方公里的茅台是她的核心源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