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子特别喜爱唱歌,她妈妈给她买了儿歌播放器,她在那里学了好多儿歌,一高兴,就会唱起来,并且手舞足蹈地跳起来。早晨,阳光灿烂,照射到阳台上。小仙子就会迎着阳光唱:“太阳光金亮亮……”、“太阳出来罗喜洋洋罗……”春天去草地,它就会唱:“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呀吹向我们……”在图书上看到小青蛙时,它就会唱:“小青蛙,呱呱呱,水里游岸上爬……”细雨绵绵时,它就会唱:“毛毛雨啊毛毛雨……”傍晚时分,它就会唱:“睡觉吧小鸭子,太阳下山了……”总之,只要她兴致一来,就会随机歌唱。有时她还会问:“爸爸小时候唱什么歌啊?”于是她跟着爷爷学会了《儿童团歌》、《戴花要戴大红花》、《捉泥鳅》等儿歌。
除了她学到的儿歌之外,她还会自说自话地改编歌词,随兴哼唱,或者和你唱唱反调,十分有趣。比如沙发上靠着一只猫咪,爷爷就教小仙子唱:“有一只猫咪蹲在屋里厢啊,翘起了尾巴向着它妈妈呀”;小仙子就和爷爷拧着唱:“有一只猫咪蹲在屋里厢啊,放下了尾巴向着她爸爸呀”。爷爷想要纠正她,她就是要猫咪“放下了尾巴向着她爸爸”。有一段时间,妈妈给她买了一只小狐狸,她很喜欢,所以在有些儿歌里她就加上了小狐狸。爷爷教她唱:“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她就改成:“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狐狸”;爷爷唱:“每天早上我把它们赶到池塘里”,她改成:“每天早上我把它们赶到草地里”;爷爷唱:“小鸭子对着我嘎嘎地叫”,她就改成:“小狐狸对着我狸狸狸叫”。这小狐狸的叫声我们没有听到过,小仙子凭着小狐狸的名称,认定它的叫声就是“狸狸狸”,实在是令人惊奇。在这首儿歌里,她把“小鸭子”都改成了“小狐狸”,而且唱得十分顺溜十分高兴。
小仙子现在还学会了指挥别人,被她指挥得最多的自然就是爷爷。她一会儿叫爷爷拿积木,一会儿叫爷爷拿洗洗,一会儿指使爷爷拿橡皮泥,一会儿指使爷爷玩拼图。总之她想玩什么,首先是叫爷爷过去听指挥。不过她会帮爷爷拿好小椅子或小凳子,用小手拍拍座椅,说:“爷爷坐这里,坐这里。”有一次,她在沙发上跳累了,就躺下来休息,就指挥爷爷也到沙发上睡觉。她说:“爷爷,我们来个葛优躺”。呵呵,这孩子居然知道葛优躺(这个名词可能是从她爸爸那里听来的)!爷问她葛优躺是怎样的?她就躺在沙发上,靠着枕头,眯着眼,两手放在胸前,架起二郎腿,笑眯眯地说,这就是葛优躺。
因为她还小,不会捏什么东西,玩橡皮泥,最多的就是做汤圆,或者是冰糖葫芦。做好了汤圆,她就跟着爷爷唱“卖汤圆、卖汤圆,我们家的汤圆大又圆”,或者边走边拉开嗓门叫“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她用积木搭好停车场,还要叫爷爷给汽车司机搭吃饭的食堂、洗澡的浴室,爷爷自然是听命完成。她就会把小动物们也请进停车场,让小汽车排好队,等着吃饭休息。
每到晚上7点半左右,小仙子妈妈给她吹好头发,她就会在房间里叫爷爷上班。爷爷进去之后,她就让爷爷和她一起坐在飘窗上玩游戏。最近她喜欢的是让爷爷画画、讲故事。她叫爷爷画火车向着韶山跑。爷爷画了火车,她还要爷爷画小兔子(有时是小狐狸、小熊猫、小猪猪)开火车,车厢里还要画上这些小动物吃的饭饭。这次画了向右开的,下次就画向左开的,这次批准小鸭子上车,下次批准小猫咪上车,不一而足。
画好了火车,爷孙俩编完了故事。小仙子就开始上了大床。到了大床,她就打开儿歌播放器,跟着音乐在床上蹦蹦跳跳起来。她在床上或者来往直奔,或者兜圈子舞蹈,玩得很是高兴。不过她听了音乐还不够,她还会叫爷爷和爸爸唱歌。她先起调“小鸟在前面带路”,然后一挥手叫“爷爷唱”,爷爷接着唱“风呀吹向我们”,小仙子又叫“爸爸唱”。于是她爸爸也参加进来,独唱变成了二重唱,二重唱又变成了小组唱。苍老的声音、洪亮的声音和稚嫩的嗓音混合在一起,这别有风味的歌声,飘出窗棂,在夜空里悠扬。
不过,小仙子有了新的音乐播放器,里面有许多儿歌。有些儿歌爷爷从来没有听过,更不要说唱了。前几天,小仙子说“爷爷你进来给我唱歌,我要跳舞”。爷爷领命前往,唱起了《捉泥鳅》,没唱两句,她就说,不是这个,不是这个。爷爷问她“那唱什么呀?”她说“小飞机”。爷爷一听不会唱,就对小仙子说“爷爷不会唱噢。”小仙子就打开播放器,放起这首歌。原来歌词是“小飞机,纸飞机,一起做游戏……”听了两边,爷爷还是没学会,只好抱歉地说,明天爷爷学一学再来唱。第二天,爷爷在百度查了这个歌的歌词,跟着录影唱了好几遍,终于学会了。到了晚上,唱给小仙子听,小仙子高兴地对她爸爸说:“爷爷学会了喏”。看来,爷爷还得要多多学习,因为那播放器里,还有不少儿歌不会唱呢。看来要陪好孩子,还真不容易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