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子还不会走路说话的时候,爷爷奶奶就经常抱着她玩。因为爷爷奶奶都是中学语文教师,所以,每当小仙子乖乖地坐在爷爷奶奶的怀抱里的时候,就会给她念古诗。他们相信,尽管小仙子一点也不懂,但只要经常给她念,就会潜移默化,慢慢进入她的心灵。那时给她念的古诗就是《春晓》、《静夜思》、《咏鹅》、《登鹳雀楼》等几首五言古诗。
等到她说话会走路的时候,她就没有那么安静了。她再也不要爷爷奶奶抱,只是满地跑,要爷爷奶奶陪她玩各种游戏,一会儿也不停息。于是给她好好地念诗的时间也基本没有了。但是爷爷奶奶并没有放弃,有机会就见缝插针地给她念念古诗。爷爷奶奶随机地说上句,让她答下句,零零碎碎地给她温习。但却没有正式要她背诵过,家人也没有期望她这么小就会背古诗。就这样,小仙子居然也把那几首古诗记了下来。
有一天,小仙子和她妈妈在滑梯下的坐垫上玩,叫她试着背古诗。小仙子手拿着一根鼓槌,一边摇一边背起了骆宾王的《咏鹅》。当她背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时,突然停了下来,伸出右手,展开手掌,摇动起来。噢,这就是“拨清波”的意思啊。爷爷见了,就用手机录了下来,并且说“可惜了”,意思是小仙子没背完。她妈妈就叫她再背一遍,并叫爷爷继续录下去。这一回,小仙子从头到尾,流利地背了出来。高兴得爷爷连声叫好。就这样,见缝插针,在小仙子有兴趣的时候,让她背古诗,那几首古诗,居然全都背了出来。
于是,爷爷就准备扩大范围,让她学一些新的内容。不过,还不是正规的叫她记背,而是在游戏中掺入。比如叫《悯农》时,爷爷就利用小仙子喜欢看画画的特点,在纸上,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一个弯腰锄地的农民,画了豆大的汗珠,画了一碗饭。然后让小仙子认清图画中的事物,再一句一句地念这首诗。小仙子当时没有背,但却很快就记住了。
何以为证?她和爷爷玩公交车游戏时就背出了这首诗。那公交上,有六个乘客,有老爷爷、妈妈、阿姨、小朋友、小狗狗等。爷爷和小仙子把这些乘客从车上拿下来之后,给他们排好队上车。爷爷问:“叫他们背诗歌好不好?”小仙子回答说:“好”,于是小朋友背《咏鹅》,妈妈背《春晓》、老爷爷背《登鹳雀楼》、阿姨背《静夜思》,轮到小狗狗了,小仙子就说“狗狗背锄禾日当午”。于是小仙子就和爷爷一人一句,把《悯农》背完了。此后只要玩这个游戏,小仙子就要小狗狗背《悯农》,终于流畅地背下了这首诗。
毕竟,孩子还小,所以有时不免搞错。有一次,小仙子坐在地板上背诗歌。她背了一遍《登鹳雀楼》,爷爷问她:“能不能再来一遍?”小仙子说:“好”,就背了起来。她背完“白日依山尽”,突然接了一句“床前明月光”。她妈妈奇怪地笑了起来,说:“怎么来了个床前明月光啊?”小仙子愣了一下,妈妈就势问她:“下面呢?”小仙子有点迟疑,爷爷就提醒说:“疑似——”小仙子立刻想了起来,接着说:“疑是地上霜”。于是在爷爷的提示下,她背完了《静夜思》。背完最后一句,她用鼓槌“笃笃笃”地敲击着地板,显得很是高兴。
同样在游戏中,小仙子又学会了背诵白居易“离离原上草”的前四句。至今,22个月大的小仙子已经能够背诵七首古诗和六首童谣以及一首短短的曲谱。虽然,小仙子现在还不懂这些作品的意思,但是这些都将成为极为有益的文化熏陶,渐渐渗入她的血脉,促进小仙子的健康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