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
吴刚伐桂的神话,蟾宫折桂的期盼,丹桂傲霜的风姿,花香月圆的良辰,自古以来,引起了多少人的遐想和情思!
古代的文人学士,在此时此刻,借吟咏桂花而抒情言志,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在众多的咏桂诗中,自号为“幽栖居士”的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咏桂》其一(又名《秋夜牵情》),可以说是独具一格、别有风韵的。其诗如下:
弹压西风擅群芳,十分秋色为君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注]
另有版本第二句为“十分秋色为谁忙”。“贮”解为“伫”,不取“摘而插于窗前”之意。
诗人跳出俗套,不写月桂的神话传说,也不写桂花的形态色彩,而是一开头就从大处落笔,满怀激情地赞美桂花的品格和风韵:你看那桂花,以它蓬勃的生机、顽强的意志,压倒了凄寒的秋风,在群芳凋零之后傲然开放了,向世人展现出它独有的风骨情致。诗人进一步用夸张的手法来映衬突出桂花的魅力,说是仿佛所有的秋色都在为桂花而奔忙效力,高雅芬芳的桂花真是独领风骚!第三句由虚转实,一树银桂在月色的笼罩下,悄然伫立于书房窗外,谈雅的馨香袅袅飘来。渗透肺腑,令人心舒神怡。这,就是她的挚友她的知音。于是,诗人和桂花、桂花和诗人物我相融,化为一体,此情此景实在是“人与花心各自香”!
朱淑真的这首诗,其实是借桂自喻,表现自己的情操和追求。她美丽聪慧,博学多才,能诗善词,自矜自爱;但是她的父亲却昏昧糊涂,把她嫁给了“禄蠡”(财迷商人)之辈。夫妻不同志,生活无乐趣,朱淑真的精神十分痛苦,倍感孤独凄凉,常常“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减字木兰花》),发出“共谁裁剪入新诗”的悲叹。于是,这位高雅自许的才女,就只能借诗抒情、托物言志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的雅洁自赏,看到了诗人的坚韧执着,看到了诗人与命运的抗争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求。她在《咏桂》其二里说“移根蟾窟不寻常,枝叶犹垂月露香”(“蟾窟”即“蟾宫”,指月亮),又在另一首催促桂花开放的诗里说“也宜急趁无风雨,莫待霜高露结时”,表达了由衷的爱桂惜桂之情,而这也正是她的自怜自伤,正是她生活的痛切感受,读之令人不禁感慨不已。
[说明]有朋友要我谈谈有关桂花的古诗,我没有时间重写,只好翻出旧文来充数了,还请谅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