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后感 |
东野圭吾先生最不推理的小说——《信》,讲述了一个犯罪者弟弟的故事。
故事一开头,可以看到满满的无奈,一对父母双亡的兄弟,哥哥为了弟弟付出很多,为了弟弟能够上大学,铤而走险去曾经帮忙搬过家的绪方家偷窃。可不作死不会死啊,如果武岛刚志一偷到钱就走,而不是看了会电视,又因错误记忆而去拿栗子,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因为第一次偷窃被发现的慌乱和无措,他杀了绪方老太太,又因为曾经的职业病而被抓,真的是挺一言难尽的。
但故事想要讲述的其实是犯罪者家属被歧视一事。很沉重也很现实。这个社会没有什么圣人,歧视一事存在社会各个角落。农民工、乡下人、乙肝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等,这些都曾是被歧视之人。就算我们口中念着我不歧视他人,但当真的有乙肝患者来到你身边,人们往往会选择无视。无视,这也是歧视的一种。
这本书写了作为犯罪者家属的武岛直贵,在父母双亡,哥哥入狱,身无财产,只能自己打拼却还要时不时招受他人歧视的一系列故事。
在老师的介绍下工作的餐厅因为高中同学透露他哥哥是杀人犯而无奈离职。在废旧收回这份工作,倒是阴错阳差与苍田不打不相识,而重新进入大学,但这也因为苍田本身也有入狱的经历,不过在此期间遇到的负责人和白石由实子到都挺好的,后者还在后来成为了直贵的妻子。而在大学遇到的寺尾发现了直贵唱歌的天赋,本来可以因为此而开展新的生活,却还是由于哥哥的关系无奈放弃。女朋友也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咄咄逼人的情敌,哥哥的来信,都使得他的想法走入偏差,最后分手。毕业后公司的平野社长倒是挺好一个人,但无奈平静了几年后,为了自己的女儿,他还是写了信告诉哥哥要脱离兄弟关系,因为不想自己的女儿也陷入跟他一样被人歧视的境地。
看到最后,当直贵来到监狱表演的时候,才发现不止犯罪者家属生活艰辛,其实犯罪者本身也很难熬。虽然他在哥哥的来信中从来没发现这一事实,应该是哥哥故意隐瞒。但当他看到这些犯人的精神面貌,看到那个似哥哥的身影,才会如此失措,以至于唱不出歌声。
其实书本最后的观感就写的很好,分析的很透彻。可以多看几遍。
东野圭吾先生在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没有歧视和偏见的世界,那只是想象中的产物!所以希望人们还是不要犯罪的好,多想想家人。当你犯罪,不仅你自己的人生会发生变化,你家里人的日子也会更加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