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深思熟虑,不过也是一时兴起


(本文1600字,大概阅读时间4分钟)
01
我曾经无数次告诉自己不要熬夜,因为熬夜容易短命啊,不能短命。
于是我做了各种规划和计划,包括把如何把洗澡后的时间填满,以及决定十二点以后不回复微信。
我也考虑过人性之恶,我也计划过给自己奖励以及惩罚。
但最终,我依然每天超过2点才入睡。
有时候拿起手机没有放下,有时候打开电脑继续工作,有时候翻阅一本书然后超时了。
我发现好像所有的超时都有理由,要么是重要的工作,要么是推脱不了的事情,或者那本书的确应该看完。
然后就在第二天起床后,不断自责,像个小孩子一样。
02
一个著名的实验。
一百美金,两个人,其中一人可以决定如何分配这一百元,另外一种可以决定是否接受。
如果后者决定接受,那么两人都可以按照这个分配得到这笔钱。如果后者不接受,两人都无法得到这笔钱。
心理学家认为,不管如何,后者都应该选择接受。因为,不管对方怎么分配,只要接受,你自己就能够得到一笔钱。而拒绝,则什么都得不到。
可是,实际的情况是,很多人在感觉前者分配不公的时候,选择拒绝。
四六开,可以,接受。三七开,不干,谁都没有。至于四六还是三七,各种实验结果都不一样。
但有一个结果,却令我们思考:为什么理性的得到,却输给了感性的不公平?
03
张家界上了一个新项目,高空玻璃栈道。
所有的游客都被告知,这里绝对安全。
但是,绝大多数游客走上去,却依然两腿发软浑身发抖。
人类学家告诉我们,这其实是我们的基因使然。
即使理性告诉我们,这里很安全。但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基因,却让我们感觉害怕。
很多人看到死尸感觉害怕,除了文化的因素,也有基因的原因。
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只要看到人类的尸体,他就知道这里附近一定有危险。
理性是大脑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情感或者直觉,就是我们人类都事物直接的判断。
其中有个人的经验,更有人类的基因。
如果这样子,我们是应该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
04
科学家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HR测评的时候,更强调的是直接反应,而不是思考后的答案。
但是我们也知道,一时兴起不靠谱啊,往往把自己弄的狼狈不堪呢。
本来今晚规划好吃牛肉火锅,结果经过寿司店的时候,立刻放弃了牛肉。
本来这个星期应该完成某个项目方案的,结果因为一位朋友来访聊嗨了,结果啥都没做。
然后我们就不断的给自己各种借口,证明寿司比牛肉好吃,聊天比工作重要。
另一些所谓的精英人群,于是就把自控能力当成了一个标配。缺乏自控能力的人,将一事无成,很多人这样子告诉我们。
而他们言语中的所谓自控,其实就是理智战胜情感啊,不允许自己有钱没钱都任性,每天活成一个机器人,一张日程表,指引着一生的活法。
我曾经很骄傲自己也是一个自控能力强的人,但是,夜深人静时,我却总反思:需要这样子么?
05
很多年前,一群朋友自驾去武夷山。当年没有导航,只靠几张破地图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的路牌。
然后,我们理所当然的迷路了。一开始,大家焦虑,埋冤,指责。弄的大家好不开心。
天色渐晚,我们突然发现前面一家很有特色的野味店。主人极其好客,邀请我们进山打野兔。
那是一个难忘的经历,相对于武夷山那几块石头,我们一致感谢迷路这个事情。
还有一天,和朋友吃饭,聊起当年创业。
创业这个大事,真的也是深思熟虑么?我们一致否决了,不外乎羁绊使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一时兴起。
06
积极心理学经典著作《象与骑象人》告诉了我们真相。
人总是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人的心理分为两半,一半象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另一半则是理性的骑象人。
所谓的大象,就是人内心的自动化系统,包括内心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等。而骑象人,进行各种理性思考,提出理性要求,但其实,他并无法完全控制大象。
而大卫·休谟却说,理性应该只是激情的奴隶,除了服从之外,没有其他可能。这听起来好像很可怕,但实际上,他却说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骑象人如果是服务于大象,那么,事实上我们是能够引导大象往我们所要去的方向的。但如果骑象人处处压抑大象的欲望,最终的结局,大象一定狂奔。
回头看看前面的案例,也许用自己的所谓自律去让自己早睡,不见得能够奏效,而是引导拖拉这个大象提高效率,才是解决之道。
我们也不应该去指责那些拒绝分配的人是不理性,而是应该去引导进行分配的人尽可能的公平。去吃牛肉火锅的路上改为寿司,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好好品味寿司的美味又何尝不可?没有完成项目方案也死不了人,好好与朋友来一次心灵对话不见得就是错误。
07
既然大象印刻着我们人类亿万年来进化的痕迹和基因,那么,用我们的理性,好好服务号我们自己的这头大象,让它走得更好。也是极好的。
【作者陈泳佳,亲子约创始人,乐野科技CEO,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