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亲子约导读】二胎的开放,犹如给亲子产业的从业者带来一支强心针。但是,逐渐的,他们又发现,其实没什么卵用。这是无疑一个超大的市场,但是目前这个充斥着微小企业的产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又显得极其虚弱。互联网
的春风能否吹到这个产业,目前看来,似乎并不乐观。
亲子产业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应该感谢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不仅在中国刮起一种“萌娃风”,而且也顺势带动了一股亲子经济的热潮。在此之前,更受媒体关注的,只不过是跑去境外采购奶粉而已。
亲子产业包括了亲子体验场所、亲子教育培训、亲子活动机构、亲子消费产品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价值超过千万亿的产业链,仅仅在珠三角,这个市场需求已经达到12000亿,那些又萌又呆的可爱脸庞,那些貌似不创造价值的小家伙,却带动了整个社会消费的热潮。
中国家庭结构蜕变,助推亲子消费猛增
有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持续增长,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超过33%的家庭,已占到家庭总数的90%。以玩具市场为例,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玩具年消费额即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这得益于尚未结束的中国第四轮婴儿潮,在2008年,当年的新生儿高达1608万——他们的父母也是婴儿潮出生的一代,物质生活环境远比上辈人更丰富,有着超前的消费观念,因此,这一波婴儿潮所带动的国内亲子消费至少持续至2026年。与此同时,“4+2+1”家庭结构也成为社会主流,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儿童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潜力远超成人。
万亿儿童产业规模,商业投资的大蛋糕
据统计,2014年儿童自主消费市场的规模约700—1000亿。不过这个市场指的仅仅是孩子自主的消费,如果整个扩大到城镇儿童消费规模(含自己支出和家庭为儿童支出),则2014年一共能达到7.6万亿!在这巨大商业红利面前,无论是新兴的综合体,还是老式的百货,纷纷腾出面积,开辟儿童专区,大打“宝贝”牌,更增添亲子游乐专区,完善儿童业态,大力吸引家庭消费。
儿童业态包括儿童商品售卖、儿童教育培训、儿童游乐场、儿童体验馆等多种形态,并呈现聚集化分布趋势,成为城市综合体不可忽视的业态组成。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全产业化”已经成为儿童业态的趋势之一。因为伴随儿童的成长,某一年龄段的需求相对固定,如果品牌企业可以提供全产业化的产品或服务,多数家长会进行持续性的跟进消费。
互联网来势汹汹,散乱弱差的小微亲子机构如何生存?
亲子约在与众多的小微亲子机构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声音总是挥之不去:产业很大,生意难做。而在我们对他们的业态进行深度沟通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大多是采取了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办法——发传单。而至于移动互联网,大多数的从业者表示,好不容易做了一个公众号,甚至还交给了技术公司好几千元,关注用户却少得可怜,而效果也是非常有限,最后大多数还是放弃了。
很显然,互联网
并非只是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而对于亲子产业来说,社群经济、粉丝经济、共享经济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只是,大多数的亲子机构老板,对这些名词陌生而茫然。或许,这也正是亲子约的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