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业电商的2.0玩法——我在海星会的讲稿

(2014-08-08 21:52:07)
标签:

财经

———本文是2014年8月7日晚上在海星会的讲稿——

 

各位海星会的朋友,晚上好。

 

今天,轮到我来给大家分享我们的学习心得。

首先,感谢姜汝祥博士的付出,让我们从理论上对电商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在这里,我们不仅仅认清了电商的现状,我们也明确了它的发展方向。


而我一直在思考,海星会这里面,更多的人,包括姜博士在内,应该都希望能够把这套前瞻性的理论,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来,让我们能够快别人一步,能够在别人还在摸索着如何在微信名字前面加了个A的时候,我们已经甩了别人大大一截。

我们拥有的是一个博士级的理论,难道甘心于固守着小学生级的实践吗?当然不是。但如何落地?所以我其实从上个月底,就与我们的团队一起,开始探索和尝试。


非常感谢博士,昨晚的双车道的课程,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落地指导。以未来的东西,和现在结合起来,从而改造现在。让海星会真正成为一个电商项目。而采取合作制胜的方法,让我们未来的东西,能够基于别人已经有优势的现在,发挥更大的能量。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农业电商的2.0玩法。


一、农业电商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姜博士一直说,农业是一个公益产业。所谓公益产业,也就是说,不可能或者很难赚钱,第二,必须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但是,农业却是一个国之根本的产业,农产品是一个生命产品。这里面大的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政治经济问题,也涉及到每家每户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也注定了农业这个产业的市场奇大无比,想象力空间无限。

我们是在做城镇化开发的,而集团很明确就把农业作为四大板块之一进行布局。在以电商2.0思想指导下的城镇化,无法回避农业问题。但是,如何做?

 

前段时间阿里推出一个所谓的耕地宝的项目,一个清华学子也推出了一个叫做大家种的农业众筹项目,本来生活网和顺丰优选也希望通过电商,把农业做起来,再往前,以QQ农场为例的各种农业休闲产业也层出不穷。

但是,坦诚的说,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一个成功案例。为什么?因为他们搞错了,他们把农产品当做一个产品,当做一个类似于一台手机或者一部电脑之类的产品去做电商,这是错误并且危险的。


二、解决农业电商的电商2.0理论支持


在姜博士的海星会电商100讲中,非常明确的指出,农产品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经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互动,来创造幸福感。

昨天我在广州海星会的分享中,我也讲了这个话题。讲完之后,有好几个在广州做农业电商的,都加了我的微信。为什么?因为姜博士的这套理论给了他们醍醐灌顶的感觉。其中一个朋友说,做了十多年农业,今晚第一次找到了感觉。


农产品电商,目前的两种模式,即原产地模式和绿色有机认证模式,都是1.0的玩法,都是回避不了农产品口感无法标准化,生鲜物流满足不了需求的弊端。

最近经过一家叫做百果园的水果店,人家抛出不好吃无条件退款的承诺。我问我都吃了怎么退,他说只要保留小票,你说不好吃,我立马就全额退款。这是做生意吗?这是被逼疯了。态度虽好,但方向不对。


好,回过头开,我们看看,在姜博士的理论下,农业电商的2.0要怎么玩。


三、农产品电商的2.0玩法

 

我们都知道,在部落电商中,我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产品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信任和辛福感。那么,农产品更是一样。你买了个手机,被骗了,心疼一下钱,大不了扔了。

但你购买两斤猪肉试一试,等你吃下去发现人家添加了超标的瘦肉精,你怎么办?

 

这也就是说,在农业电商中,产品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被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从C2C的大数据水平传播的角度,很明显的逻辑就是,你要做好农业,你的消费者,必须对你足够的信任。

 

大家种的模式非常值得关注,但他现在做的不好的理由,就是我凭什么要去给东北的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农产众筹。没有信任啊。那么,如果经营农业背后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是农业电商的根本

 

而至于如何去做,我们的部落电商的整套理论,包括生活大于生意、自组织、带头大哥、水平大数据、C2C的力量、群和场的理论、新时点经济、零毛利率战略等,都是我们的冲锋枪。


四、经典的农业电商模型

 

在跟随姜博士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农业电商的模式。这个模式,基本上把我刚刚说的那些理论都套用进去了。在这个模式中,我们讲的,并不是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而是一种生活溶于生意的农场经济。


姜汝祥博士的经典农场电商模式是,通过价值观的聚合,创造部落,在这个部落中,根据部落的需求和讨论,对农产品种植进行预售。也就是说,在这东西还没种之前,消费者就认购了。

然后去整合农业生产单位,按要求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举办各种各样的农场互动活动,比如耕种节,让认购者随时到农场互动,了解更多的生产信息,产生更强的信任与关系。

最后,当农产品成熟的时候,举办丰收活动,所有认购者,参与这个丰收活动,并将收获品带回家。在这个模型中,强调了几个东西,比如金融,就是预售或者众筹。比如体验,就是让认购者参与到播种耕种和丰收中,并产生信任和幸福感。比如C2C传播,认购者通过体验,进行水平传播。而最后,解决了物流这个最头痛的问题。


这时候,你发现,消费者根本不是在买一个农产品,而是在体验一种生活方式。这不就是我们海星会电商100讲的精髓么?


五、一个现实版的经典案例

 

诸位,博士的这个经典模式,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已经有人做出来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生活大于生意,就是讲这个事。

一个叫张和平的深圳人,在惠州,就用这个模式,干出了这项目。坦诚来说,从做生意的角度,不一定成功,但的确也是农业电商的一个很好的模式。其中,更多的是一种幸福感的创造

但是这个模式,如果要做大,就必须用到博士将的相关性,来推动第三方支付,那么,这种模式的想象空间就巨大了。


而我现在正在探索的,是基于这个模型而创造的一个城镇化会员农场,或者叫众筹农场的玩法。

刚刚开始,大概玩法是,我们针对一些针对性的城市高端小区的业主,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水平相当,来打造一个电商部落,这个部落他们的价值观是向往基于一种田园情怀的慢生活。


然后,找一个城镇化项目里面的农场来合作。为什么要找城镇化项目的农场,因为有基础的配套服务设施基础。也为以后的第三方支付打好基础。

将这个农场,作为这个部落的定制农场,大家先众筹,或者叫预付资金,然后根据会员的厨房需求,设计出种植计划,请农业公司进行种植。

中间,不断的举办各种农场互动活动,亲子活动,户外活动等等,逐步强化关系和信任。当众多的会员都会到这农场活动,产生了人气之后,逐步与城镇化开发结合,通过餐饮、旅游等其他服务,规划和布局第三方付费,来探索盈利模式。


很粗糙的一个项目,但是我们相信,结合这博士的理论,进行试错,探索,产品的迭代,我们会越做越好。我不知道这个事能不能成,但我知道这个方向一定是对的。双车道,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了。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对农业电商有兴趣的朋友,我们一起探索,一起尝试,一起实践。谢谢大家。

 

农业电商的2.0玩法——我在海星会的讲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