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生活点滴 |
本来不想来凑这个热闹的,但是那天跟一个朋友在聊天,我发现其实我们还是在很多东西上情绪化了。国内股市让人心惶惶的,好不容易去了一趟纽约,那可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啊,华尔街前面的那只象征着牛市的牛,骑上去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旅游,见惯了那么多的景点的总有某个部位或者某个雕塑总是被摸得光亮的,特别是当导游在旁边唾沫飞溅的说摸了这个地方就发财摸了那个地方就升官。当然,对于这些我们可以一笑了之,不就一种象手淫一样的自我安慰么,再说又不伤身体。但是,还是有一群游客特别不幸运的,被网络撞了一下腰。他们的不幸,其实只不过正好是碰上了我们中央电视台的大记者而已,也只不过是正好很不幸的在纽约而已。
我在想啊,如果这些游客不是在纽约,而是在潮州,那里正好也有一只铁牛,那只铁牛的屁股也是给人摸到亮堂堂的,会不会遭受这样子的际遇?或者,他们如果碰上的不是我们的央视大记者,而是其他的祖国同胞,会不会遭受这样的际遇?当然啦,如果不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估计最多也是大记者在高级咖啡厅优雅的用西方的方式搅拌着咖啡的同时,跟朋友用轻蔑的语气谈谈而已。
国人的素质问题在我们开放了出境游之后,越来越严重了。比如,泰国的厕所只用中文写着“便后请冲水”,还有在法国优雅的西餐厅中高声谈笑,以及在新加坡的街道上随地吐痰。每次媒体曝光这样的新闻,就立刻有大帮“素质特高”的同胞们疾心痛首,扼腕叹息,认为他们在国外丢光了中国人的面子了。当然,还有诸如王大记者之流,立此存照,并兴奋的(我认为肯定是这样子的)地传回国内,让全国国民再次丢脸,并口诛笔伐这些游客。
诚然,在国外那么干净的厕所不冲水是不对的,在国外人家那么优雅的餐厅高声谈笑是不好的,在国外那么洁白的街道吐痰是不妥的,但是,我要说的是,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的这样子的反应也是不应该的。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并且在提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文化背景的影响。比如,骑牛讨吉利,比如吃饭的时候高谈,这本来就是我们固有的一些生活习惯或者文化,只不过他们在不合适的场合表现而已。我们很难要求一个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一直有随地吐痰的人,一出国就能够改变这个习惯;其实,我们在对随地吐痰这种现场口诛笔伐上纲上线的时候,有没有想想,我们几年前自己也曾经有过这个习惯,或者干脆想想,你自己是否也曾经在香港横穿过马路?别人是否也把你的这种行为和吐痰一样认为没有素质?
网络的开放性造就了我们发现了另外的一种快感,那就是去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并且可以不负责任。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同胞在外国(那些你认为是文明的地方)做了不文明的事情,难道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拍下来回国让大家嘲笑么?也许作为记者,曝光黑暗面是他的职业习惯,但是,请问我们的王大记者,难道您不能上去跟这几位同胞提醒一下么?我记得以前有一位导游,跟我义愤填膺的谈他带出国的一个团队中,我们的游客是多么的没有素质——随地吐痰,在机场挤来挤去,在餐厅高声谈笑。我不得不阻止他说下去,然后跟他说:这都是你的责任。作为导游,你应该比游客更了解目的地的习惯和风俗,你应该清楚游客自身的素质水平,暗示、提醒、建议游客去注意这些细节、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让你带的这个团队更“文明”些,难道不是导游的责任?那个带纽约骑牛的团队的导游,当时你是跟客人一起在骑牛拍照呢还是无脸面对这种行为而回避了呢?还是你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抑或本来骑牛就是你的建议,象在国内一样建议游客去默默财神爷的石像?旅行社呢?给游客的资料是否有提到了这些?国家旅游部门,在相关的宣传资料是否有提到了这些?还有媒体,除了讽刺和曝光,引导是否也是你们的责任?
所以我想,当我们在批判某一种现象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想想这种现象背后的文化以及习俗,还有,是否应该想想我们自己的责任。国民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整体提高的事情,所以,更需要我们大家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