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驴的城市印象之广州

(2007-07-06 00:31:46)
标签:

广州

分类: 生活点滴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07/07/05/6/2007070523522115344.jpg

我一直认为,广州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年。

在我读初二的时候,对于我个人来说,第一次的出远门,就是广州。也是感激父母的开明,并没有因为我从来没有出远门而劝阻,反而鼓励。那天和二个同伴乘坐看起来很恐怖的长途汽车,经过大约十个小时的颠簸,在一个下雨的早晨到达了广州。应该说,那时候对广州的感觉并不强烈——省城,大城市,肮脏的街道。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东山百货、东方宾馆、友谊商厦、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当年我还是特区青年报的小记者,去广州的任务是采访潮汕籍的世界冠军,以及潮汕籍的少年犯。这两个毫无相关的采访主题令我们非常兴奋,以致忘记了欣赏广州。特别是采访少年犯,我们竟然是在路边拦到了一辆少年犯管教所的汽车而搭这台车进入管教所的。

第二次去广州是我去读大学的时候。当我拖着两个大行李箱从白云机场坐车到中山大学的时候,出租车司机问我到哪个门下,我毫不犹豫的说:“正门。”结局,我从中山大学的正门走路到我们报告的地方——第二学生饭堂,足足用了一个小时。一个学校都那么大,何况一个城市,那时候我对这个城市几乎心里发毛了,刚刚下飞机看到“广州”那两个字的激动荡然无存。

广州很大。我在读书的时候,中大所处的康乐村是属于城乡结合部,去华南师范大学找朋友,哪里就完全是农村了。而我记得有一次从天河的购书中心踩单车想绕着解放路走一圈回来学校,结果,从下午四点多,一直弄到晚上九点多才到。那时候还没有地铁,而塞车是家常便饭,我们一些学生出去玩,想在六点赶回学校参加讲座,没想却在晓港给塞了三个多小时。我几乎怀疑广州人是不是个个都肾很好,好几个小时都不见有人需要尿尿的。广州当年还有一个印象,就是空气特别差。穿个白衬衣出去走一圈,回来领子都脏了。

学生时代是非常令人怀念的。除了美丽如公园的学校之外,我们最常去的是北京路。中大北门可以坐船直接到北京路,那可以谈恋爱走出校门的第一选择。而我最常去的却是购书中心。曾经一段时间,我是以能不能去购书中心作为自己考试好坏的奖励之一。作为华南门户,这里的时尚也是走在前面的,作为穷学生,我们享受不了那些高档场所,当时,在圣诞节,我们还是可以在人满为患的白天鹅宾馆或者酒吧中感受到那气氛的。记得有一年的圣诞,我和一个女孩子从白天鹅一直走路走回学校,到了学校已经是凌晨四点了,就在那个寒冷的早晨,这女孩成了我的女朋友。

广州其实是一个商业气息非常浓的城市。这甚至体现在高校中。比如中大,我们几乎从大一开始,就在考虑如何去找商家,如何利用高校的优势和商家谈判,吸引商家赞助活动或者进入校园促销。广州人讲究实惠,他们不喜欢跟你谈什么政治,但喜欢跟你谈生意。甚至在某条小巷里,年事已高的阿婆谈起生意经也是头头是道的。广州人并不排外,但是,他们不会因为尊重你而放弃讲外地人听不懂的粤语,也不会掩盖自己那种大城市的优越感。但是,在广州的市场里做小生意的或者在写字楼区做大生意的,却往往不是广州人,倒是潮汕人或者客家人。

在国内,北京上海,对广州是一个威胁。在周边,深圳顺德南海的崛起对广州也是一个威胁。不过广州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老大的感觉。它沉静,但不沉寂。我在广州生活的四年中,它的变化是巨大的。首先的原来是农村的天河变成了真正的繁华都市,其次是交通、空气、城市建设都在进步。那些我们都认为很难处理的治安问题也得到了改善。而在我离开后的这些时间,我所得到的信息是,广州在飞跃。

因为工作关系,我也是经常去广州。应该说,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繁华大都市了,华南门户地位非常稳固。但是,我总是越来越感觉,它渐渐的从我感觉中的“第二故乡”变成了一个“别人的城市”,特别是在有一次我去中大,发现中大已经从一个充满着古朴优雅的园林变成一个充斥着各种现代高楼和现代设施的场所,那种感觉更加强烈。

但是不管如何,我会一直关注着广州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