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慕名而去沙溪镇圣狮村看海蚀遗址,是我昨天上午骑车的内容。
据网站资料介绍:在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西郊,有一片海蚀遗址,据说是经过中国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海蚀遗址之一,属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为白垩纪红砂岩砾石地质,其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在珠江三角洲现存海蚀遗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质标本。看看这些充满了地质学名词的介绍,心中就有前去看个究竟的冲动,查一查电子地图,离我所在的小区,距离也仅仅是十来公里,那不过只需花费一个上午的功夫。
而圣狮村本身也是一个很有历史内涵的村落,圣狮村立村已800多年,1300年前村里仍是一片汪洋大海,狮山和它周围的糖包山、烟管山是当时过往船只的重要指向标,并且还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山顶上曾有古炮台,但现在已被毁坏。狮山顶上原有明阁一座,清末被台风毁坏。阁侧有一座三仙娘小庙,里面供有琼仙、碧仙、瑶仙三仙姑。庙前有一块大石头,底部仅三点着地,面滑而平,当地人称它为聚仙石。
昨天骑行的线路是:南外环---隆兴南路---隆都路---花园大街---沙溪海傍路---圣狮村---沙溪三鸟市场---观音庙---海蚀遗址。
圣狮大桥,去狮山海蚀遗址要穿过桥底再左转,然后直走。
穿过桥底后左走不久,在一条横街,有一三鸟市场,大门前面左侧有一条岔路,可以到达一座观音庙,观音庙再往前,就是遗址了。有趣的是,当地人知晓海蚀遗址的人并不多,可是一问起观音庙,个个都知哪。注意了,路口的墙上有一不显眼的指路牌哦。
在这里看不到任何介绍海蚀遗址的碑牌或别的有关资料,向田中正在耕作的人打听,对方并不知晓有什么遗址,也难怪,对方是在此租种的外省人。
但我根据此前的查阅,和刚才在圣狮村问路遇到的老人讲述,断定眼前这两座翠绿的矮山就是海蚀遗址了。于是,我沿着田间的这条小道骑行,希望能遇到什么。
我骑车来到此处,牌子的左侧田头坐着一位当地口音的中年农民,可惜他也不知晓,只知道这里曾经要开发成旅游景点,只是一直未见落实。
尽管连当地人都不清楚,我还是不甘心,沿着种植园的田埂向矮山走去,想看个究竟。
走近植被覆盖的矮山,看到了若干处显露的岩石,难道眼前这些岩石就是当年的海蚀岩层吗?
环绕矮山的是一条蜿蜒曲折、杂草丛生但勉强可以行走的荒地。
看来只能拍下这些看到的岩石,再想能看到别的什么很难,此次探访也只能至此为止了。再拍一张远眺狮山海蚀遗址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