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非常重视亲子教育的来源

(2024-01-23 22:25:56)
分类: 我的故事

以前在进行亲子教育培训的时候,我曾经大致讲过我重视孩子教育的心态的来源和形成,今天无聊,把这个过程追溯记录一下。

首先要说明的背景:我是当年的留守儿童,一年能见到父母大概就两三次吧。其次,要说明的是我天生就是内敛、内向、胆小、喜欢思考和琢磨、敏感的、多愁善感的人,我不喜欢行动。

小时候的无数的事件无形中诱导了我去思考了实际上是教育的问题,尽管当时并不是那么清晰。比如:因为胆小,不敢大声地果断地豪爽好豪放地说话,我非常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小伙伴或同学可以如此豪放、狂放甚至是粗野,可以说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这是困扰我整个成长过程的大问题,我当时就以为是他们的父母教育的方式导致的,然后我会追问“是什么样的的教育方式会让他们形成这样的特点的?”但可惜的这样的追问往往是没有结果的,产生这个思考大概是四年级。

我记性很烂,这是一个折磨了我很久很久的问题,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的一个画面是:初一某日放学自己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时,突然想到自己的记性奇烂,内心就非常非常抓狂、懊恼,很想捶自己的脑袋,但因为怕被别人嘲笑而不敢。这一场景我如今依然历历在目清晰如昨,我甚至非常清楚地记得是在经过教堂的时候产生的冲动。因为没有人点拨,因此我又开始往“教育”原因去找,结果同样是不了了之。

另一个无比深刻的画面是:初二,夏天的某日中午我早早就回到了学校,坐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左下方的运动场我陷入了茫然的、虚空的、发呆的或沉思的状态,想起了很难得见到一面的父母,他们回来之后对我们的“教育”,想到他们平时给我们写的信,我就觉得非常有问题,他们觉得自己的教育很成功,认为我们的成绩都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方法得当而带来的,但我发自心底地一直认为,我们的成绩和他们的教育方法完全无关!然后就想到以后我要如何如何教育小孩。

我很早就发现一个问题:我不喜不善与人交往,甚至对父母的感情也非常淡漠,刚开始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非常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不愿意这样,也曾非常努力地暗示自己要爱父母,但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好假,后来我自己琢磨出来的结论是:这是因为从小就不和父母在一起的原因,幸运的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结论后来证明了是正确的。

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事情,以上只是那些刺激我思考“亲子教育”问题的诸多事件的冰山一角。总之,在我远没有成年之前,我就好多关于亲子教育问题的结论,比较清晰和明确的结论有:我的天赋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激活和发挥,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很大问题,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

所以在大学期间,我就开始关注教育孩子的书刊,1980年代,好像还没有“亲子教育”一词,用的都是“家庭教育”,当年我就曾买了一本署名为《家庭教育》的书,作者是谁、具体是哪一年买的都不记得了,但肯定是在大学期间。印象中,在我谈恋爱之前,我在大学期间读了应该不下五本关于教育的书,相关的刊物、文章自然看了更多,现在看来实在还是少得可怜,但对于那个年龄、那个时代工科的大学生来说,像我这样如此关注家庭教育的肯定是绝无仅有的。

这就是我非常重视亲子教育的来源,可以说这为我之后女儿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