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随想√
| 分类: 人生思考 |
绝大多数人应该都问过“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可能也看了很多书,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始终没有整明白。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千古难题,从古到今不管哪个国家那个民族,这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热门话题,当然,我也思考了很久很久,不敢说我现在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回答就是“正确答案”,我只是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认知,今天就说一说,分享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问题的回答
一些感觉自己明白了活着的意义的人,当被问到“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立马直接对问题予以回答,告诉对方自己的理解,比如说:活着的意义就是奋斗、或者活着就是为了名声和荣誉、或者活着就是为了money、或者活着就是为了享受和幸福、或者活着就是为了家人、或者活着就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或者活着就是……这就是给出结论,随后一定还有一堆的推理论证。
我不知道人们对这样的回答是什么反应或是什么感觉,我年轻时看了很多对这个问题的书,这些书的回答基本都是类似于以上的格式的,我看完之后就总感觉好像很有道理,但心里又总感觉还有些什么还没被打通,似乎心口总还是有东西堵着,不知道朋友们看相关的书的时候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这种困惑的感觉、似懂非懂的感觉、总觉得不够通透的感觉、心口总觉得有点堵的感觉一直持续了很多很多年,也就是折磨了我很多年,必然地也让我思考琢磨了很多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想到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人为什么要问‘活着的意义’?”当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肯定已经超过四十岁(在此感叹一下自己的愚钝),随后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探索,后来感觉自己似乎弄清楚了这个问题,直到这个时候,那种困惑的、似懂非懂的、不够通透的、心口被堵的感觉才消失。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人为什么要问‘活着的意义’?”的问题比“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更重要、更根本!
二、人为什么要问“活着的意义”?
人为什么要问“活着的意义”?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受到了佛学以及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很大启发,今天我依然不敢说自己的回答多么正确,我只能说是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理解。
弗洛姆《爱的艺术》让我明白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钱没名没权,是人生最大、最深层、最根本的痛苦,我在这个基础上再追问:人的深层、根本的痛苦只有孤独吗?于是发现人的深层、根本的痛苦不仅仅是孤独,还有其它,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体悟,我抽象归纳出的结论是:人的最深层、最根本的痛苦包括渺小感、孤独感、恐惧感,并且我把称之为“三感”。
到这个时候,我内心的那种困惑似乎小了一点,但感觉依然是不够通透的,因为还有一个问题尚未解决:“三感”的来源是什么?此时,精神分析潜意识的理论和佛学“不立文字”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们让我明白:潜意识才是人的真正的主宰者、潜意识是随着文字语言的出现而形成的、文字语言带有明显的欺骗性……我由此得出结论是:意识可以归结为“三感”的来源(此处省略具体论证过程3000字),朋友们可以自行脑补哈。
三、人的渺小感、孤独感、恐惧感催促人们苦苦追问人生的意义
“三感”的特点包括:“三感”是一个人的真正主宰者,“三感”中的“渺小感”是最为可怕的,“三感”无时无刻都在侵蚀人,只不过它在绝大多数时候都“蛰伏”在潜意识里,只有极少数时候会浮出到意识。
“三感”中的渺小感是最最可恶的,并且“三感”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只不过他绝大多数时候是存在于潜意识里,显意识或表意识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感觉不到的,而且“三感”是令人感到非常不安、痛苦甚至是非常恐怖的,为了逃避这种恐怖的感觉和体验,人就强烈而迫切地需要让自己不渺小、不孤独、不恐惧,那么什么事情可以削减“三感”?途径就非常多了,比如:别人的尊重、理解、关心都可以削减“三感”,成就一番事业、和他人进行深度黏连、归属于某个群体或集体也可以削减“三感”……这样的例子是无法逐一罗列的。
寻求人生的意义在本质上就是企图削减甚至消除“三感”,所谓的“意义”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一个人获得“我是有价值的”这种感觉就意味着他不是渺小的、孤独的,从而不再恐惧。
四、解决“三感”的根本途径是与“三感”和谐相处
如果能明白、理解以上内容,那么你就一定会同意解决“三感”的根本途径是与“三感”和谐相处的结论,怎么才算是“三感”和谐相处?很简单,那就是:当“三感”出现时,你能够平静、轻松乃至愉悦,那你就做到了与“三感”和谐相处。
而通过别人的尊重、理解、关心,通过成就一番事业、和他人进行深度黏连、归属于某个群体或集体,通过寻求人生意义的满足……的手段来消除或削减“三感”的折磨实际上都是一种逃避或转移,是治标不治本的。
如何与“三感”和谐相处?这是一个无比庞大问题,不是这篇小文能够解决的,佛家道家就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还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如果从认知的角度看,那么它们的思路和核心就,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们也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如果真的想尝试,可以去深入研究佛家道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