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际关系的层次划分

(2011-11-05 21:54: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情爱世界

 

 

人际关系多种多样,可以有很多种划分方法,从人际交往的深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点头之交、浅层关系、同道关系、情感关系、知音关系。

点头之交实际上基本没有交流,彼此之间只是打打招呼而已,社会上很多关系都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关系没有观点、思想、情感的交流,也不太关心对方的情况,彼此在本质上并没有交集,互不干涉,如果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彼此间存在明显的陌生感,但往往会非常客气,并且互相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做到互相尊重。

浅层关系只有一些关于个人的基本信息的了解、简单的工作上的信息交流、了解对方一些非常基本的动态等,彼此仍然没有观念、思想、情感的交流,但陌生感已经减少,见面时彼此可能会有更多真诚、善意的笑容——尽管可能还是比较客气。此时互相之间依然是相对独立的,不会干涉对方,尊重也还是真实可信的。

同道关系则在彼此之间有了观点、思想的交流,由于在观点、思想上的一致性,此时彼此不仅会互相欣赏,彼此都觉得对方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因而很自然地会愿意见到对方并十分乐于与对方交流,他们希望通过更多的交流来丰富自己,并在对方那里获得内心深处渴望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在潜意识里开始对对方有所期许,换言之,他们对对方开始有了一些要求,如果某一方的观点、思想得不到对方的认同,那么他就会有一种受伤的感觉,由于在潜意识中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双方可能都会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以避免对方受到伤害,这种小心翼翼在本质上也包含了换取对方顺从的需求。因此,可以说这时候彼此之间的尊重已经加进了一些虚假的成分。

情感关系则是在同道关系的基础上,彼此因为在诸多观点上的一致,于是在情感上开始更多地开放自我,情感的交流慢慢加深,彼此开始以朋友来定位这种关系,而这种关系则给双方都带来了深刻的愉悦体验,同时他们对对方的期许有可能就直接变成了要求甚至是明确的指令。此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分开,或者有一方出现了“背叛”的行为,他们就必然会“受伤”,而他们则会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或“是他先背叛了我”等理由来安慰自己,但这无疑只是一种自我麻醉和自我欺骗。而情感关系中彼此的尊重虚假的成分可能会更多了,因为双方都预感到了实在是“伤不起”的结局。

知音关系是情感关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之后沉淀下来的相当稳固的关系,此时彼此在观念、思想、情感等方面都达成了相当的一致,可能在个性方面也非常默契或互补,彼此的开放自我已经达到了非常的深度,他们很可能都会有一种一致的、同一的、合一的深刻体验。对于知音关系的人而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它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因为彼此真正的同一而形成的牢不可破的关系,另一种则可能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第一种情况是因为双方都比较独立而形成,而第二种情况则很可能是因为有一方或者是双方都存在深层的心理问题(如安全感、孤独感)而产生。

 

点头之交和浅层关系之所以能互相尊重,主要的原因是:彼此没有机会暴露各自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敏感、最脆弱的那一部分,或者说这一部分被无意识地忽视或掩盖了,因此它无法上升到意识层面,从而无法扰动意识层面的思想和情感,个体的独立性便得以保持,这两种关系当中的人,一般都不会因为关系的变化而受到伤害,即使突然间某一方离开了或消失了,另一方也不会感到意外或悲伤。

发展到情感关系之后,实际上双方对对方情感上的依赖明显的甚至是严重的,因为这种关系能够很好地满足彼此都存在的对安全感的根深蒂固的、强烈持久的需求。换言之这种关系把原本存在于潜意识里的孤独感、渺小感、恐惧感给激活了,并且使其进入到了人的意识层面,这时彼此的关系就不再那么纯粹,暗示、要求、干涉、控制对方很可能就会出现,如果一方不能满足另一方的要求,就非常可能会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质问、拷问、谴责。

实际上人的关系越深入,其内心的“三感”——孤独感、渺小感、恐惧感——就越容易被激活而进入人的意识,从而成为主宰人的思维和行动的潜意识动机。当彼此关系从情感关系发展到知音关系之后,人的“三感”就达到了最活跃的程度,因而形成了对人的强大的控制力,只不过这是在潜意识层面,在意识层面,人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三感”才去暗示、要求、干涉、控制对方的,并且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到无数冠冕堂皇的借口,最常见的干涉和控制的说辞是“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我才如此‘关心’你、‘提醒’你,如果不是朋友,我才懒得管你呢!”

如果深入交往的关系存在于恋人或情人之间,那么“三感”就会被最最彻底地激活!而在这种关系当中,一个人要寻找借口就更为容易,简直就是信手拈来易如反掌,此时暗示、要求、干涉、控制等等只需要贴上一个这个世界上最“神圣”、最不容玷污的“爱”的标签,那么一切为了自己安全感的满足而干涉和控制的行为都得到了最为“合理”的解释。而另外一种经过变形的干涉和控制的形式则是:公然地大言不惭地向对方索取“重视”和“爱”,如果被索取的一方不愿意给予,那么他就很可能会被斥为“不懂得爱”、“不负责任”。人们往往会认为是因为“爱”才会去要求、干涉和控制另一方的,但如果对人的深层心理有比较深刻理解的人就会明白这实际上这是因为安全感的严重缺失而导致的行为,在点头之交和浅层关系当中一般而言是不会存在类似的干涉和控制的,在那两种关系中,彼此是相对独立的,因而也比较容易做到互相尊重,人们也不会要求对方“你要对我负责”,更不会谴责对方是“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依此看来,人和人之间真正的尊重只存在于非深入交流的关系之中。

我曾经对一些正处在热恋当中的年轻人尤其是其中的女生说过:“要像没有恋爱那样去恋爱”或“在恋爱当中,理性永远不能缺席”,其实就是希望这些热恋中的人们能更多地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御或超越“三感”所催生出的对安全感的强烈需求,否则这种对安全感的需求将会严重干扰彼此之间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