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政道与杨振宁

(2012-12-05 21:37:48)
标签:

杂谈

李政道与杨振宁

 

中国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是李政道,第二个是杨振宁。杨振宁的谎言特点,就是在当事人去世以后编造故事。杨否定父亲在李政道面前讲过的话:“是振宁不对,振宁对不起你”,杨的谎言成习惯:“中国人即将获得诺贝尔数学奖”。 

1956年5月,李政道在电话中告诉杨振宁,有新理论突破杨不支持李,听了说明后被李说服。但是杨对李说,你的论文慢慢发表,我们来写得多一点。李不知杨的心机,同意合作。他们在宇称不守恒问题上的合作研究没有杨振宁,李政道也能完成。杨振宁利用了李政道的善良)。

 

 布鲁克海文实验室为科技人员提供一本“拍纸簿”,供科学家随手写用。 Church教授每晚都将李政道涂写的那些草稿纸从纸篓中收集起来并加以保存。这张手稿看出李即兴随写。手稿清晰地表明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与杨振宁无关。

 

杨振宁1962年打压李政道,企图早于李政道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学术界清楚。此后,李政道1963年就升任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座教授,而杨振宁1966年到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学校就比哥伦比亚大学差)当讲座教授。1997年,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杨振宁没有。

李政道1957获得爱因斯坦科学奖,杨振宁没有;李政道1959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杨振宁不是。李政道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也比杨振宁早,李政道1964年当选,而杨振宁1965年才当选。(杨振宁刻意隐瞒事实,他在清华大学的履历上就不敢写上他当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时间)。这些都是美国科学界对杨振宁的评价较低,对李政道的评价较高的事实。杨振宁的虚荣心和刻意作假,会毁了杨振宁自己。

五十年后

2007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李政道先生坐在嘉宾席中。1957年,李政道只有31岁。很多获奖者在获奖时已经是他现在的年龄。李政道受邀参加诺奖的颁奖仪式,为纪念他获奖50周年。会场上没有杨振宁 。

 

一、缘起

  除了与李政道合作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之外,杨振宁三大成就中的另外两项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也都是与人分享。”

杨振宁把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功劳更多地揽到自己身上,诋毁李政道的为人和学术水平。李在1986年打破沉默,发表了《破缺的宇称》和《往事回忆》,批驳了杨振宁的谎言。他和李政道共同的导师吴大猷,以及其他许许多多重要的了解内情的知情证人,都还没有死,辩下去必然真理越辩越明,他自己的形象必然越辩越差,会彻底暴露他阴暗的一面。

他以为关键证人差不多死光了之后,杨振宁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发彪了,就借着出版《杨振宁传》的机会,想借此机会浑水摸鱼,再一次发表了自吹自擂和贬低李政道,李政道通过与《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的问答,把杨振宁的种种谎言,彻底揭穿。

杨振宁两次主动出击,被李政道揭穿了老底,又只好闭嘴。他现在闭嘴是因为再跟李政道辩下去,只会让人发现他贪婪无耻的真面目!

 

 李政道是个真正的天才,他跟杨振宁不是一个等级,在合作时,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他先想到的,所以他不愿意让杨振宁违背字母序,让别人误以为文章基本上都是杨振宁的贡献,这是天经地义的。杨振宁没有资格以自己年岁大点,就要求自己的名字排前面,而杨振宁由于爱慕虚荣,特喜欢把自己名字排前面,当然会闹矛盾。要是我是李政道,我也会跟杨振宁这种人断交,永不来往,拒绝和好。

为什么说李政道是真正的天才?

1946 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在浙大和西南联大各读了一年),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195630岁时便升任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从副教授到正教授,只用了1年的时间。

李政道30岁就升任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当时是在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在全校各系里,被聘为正教授时最年轻的人。”

1957年,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年仅31岁,是诺贝尔奖有史以来第二年轻的获奖者。

这些,足以说明李政道是真正的天才。

杨振宁去芝加哥大学前,已经在西南联大读完了研究生,由于仰慕费米教授,去了芝加哥大学,但是却被费米拒收门下,被费米推荐给其他教授,结果被几个教授拒来拒去,最后一个老师没办法才收下他做博士生。没想到到后来他竟然敢吹自己的水平比费米还高。所以即使宇称可能不守恒是李政道首先想到的,他也敢吹宇称不守恒是自己首先想到的,也就很自然了,他就是这种人,就是喜欢自吹自擂。

三、杨振宁和李政道各为中国作了什么贡献?

 

    杨振宁自己也总结说,想来想去,自己对于中国的贡献,顶多也就是自己和李政道是华人第一次得诺贝尔奖,从而改变了中国人认为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而这个贡献,李政道也一样有,因为李政道也是一起获诺贝尔奖的。但是对于李政道来说,这种东西简直不值一提,不仅是因为这种东西根本不算什么切实的贡献 

…… 

李政道建议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影响至今。李建议下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科研基金。李设立的CUSPEA计划,让大陆的青年学子到美国一流大学深造,没有李的计划,情形可能会差很多。清华北大学生在出国方面也受益于李计划。


此外,李还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浙大捐资设立浙江近代物理研究中心,在北大设立北大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

 

杨振宁一直一门心思忙乎自己的事情。80岁了,在美国退休,回国养老来,享尽国内外所有,两边好处都捞足。

杨振宁和翁帆结婚,大家很反感。杨贪婪,表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贪婪一以贯之。贪婪的占有欲。美国的优裕生活、国内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国内大学的良好生活条件、国内人对科学家的崇拜以及美色,杨不仅贪婪,而且极度自私。

 

 80多岁回国,分给一栋两层楼的带电梯的别墅,82岁讨年轻小老婆,一结婚就有别墅,海南度蜜月,香港过春节,去美国和欧洲,拥有美国籍,带妻子“出国旅行”非常“方便”,这样的生活多好!多么滋润!

五、贪婪无耻

杨父是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上从小聪明好学,在夸奖声中长大,导致他过于爱慕虚荣,好追逐个人名利。杨的一生,是只知道为自己捞取好处,然后又不断自吹自擂的一生:

1、在与李政道合作的时候,违背基本常规,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排到李政道前面。

2、在诺贝尔奖领奖时,跟李政道争先上台领奖。

3、自己在芝加哥读博期间,被费米据收门下,等费米死了却来吹嘘自己比费米更懂场论,自己才是李政道的真正的老师,简直是让外人笑掉大牙。

480岁了,在美国退休,根本没人搭理,他才回国。结果回来还敢吹自己爱国所以回国,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5、杨杨振宁1971年回国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家人于水火之中的的原因。这个道理,像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无比的显而易见。

6、回国定居之后,只知道拍国内大学和教育部门的马屁,说什么清华北大的本科教育比哈佛麻省理工的都好,是世界一流的,完全胡说八道! 

7、鼓吹说现在已经比他当初出国前的中国好了多少多少,以前中国人民是多么多么的可怜,诸如之类,成了一个吹鼓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