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久坐等死VS心脏病症状/治疗/急救/吃什么好?

(2013-06-09 08:28:38)
标签:

心肌病

冠心病

心肌梗死

急救

治疗

杂谈

分类: 生活/健康

一天保持坐姿6小时以上:心脏病病发几率比常人高54%,患冠心病的风险比经常运动的人高4,脑出血发病率高220%

专家建议,40-60分钟后起来活动5-10分钟,还可以用些小妙招,如起身打电话、垃圾桶和打印机放在够不着的地方、尽量走楼梯等等。总之,屁股应经常离板凳远一点!  

 

 A.常见的心脏病表现:

 

一、先天性心脏病: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蹲踞体征、杵状指()肺动脉高压、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在尖、口唇、指()甲床明显紫绀。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部分有胸痛晕厥。部分排汗量异常。

 

二、冠心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三、风湿性心脏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四、性心脏病:

 

1.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程漫长,基础病变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又往往伴有多种疾病,使其症状不典型,常被掩盖或与其他疾病混淆,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2.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患者常突感呼吸困难、明显发绀窒息心悸、剧烈咳嗽和咯血。多有中等程度发热。严重者常致猝死,或因心力衰竭、休克心脏停搏心室纤颤而死亡。肺大块梗塞区域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伴有湿。如病变累及胸膜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腔积液的体征。

 

五、心肌病:发症状通常是活动后气促以及易于疲乏等,当心肌病是由感染引起时,患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突然发热和类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心率增快,同时伴有血压下降或正常、在大腿和腹部有液体潴留以及肺中液体淤积。借助于听诊器常能闻及心脏杂音

 

六、肿瘤性心脏病:可有胸痛、昏厥、充血性左心和()右心衰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心内分流、缩窄性心包炎、血性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可产生广泛的非心脏性全身表现:发热、恶液质、全身不适、关节痛、雷诺现象、皮疹、杵状指、发作性古怪为、全身及肺栓塞。由于心脏表现常呈非特异性,并且可能很轻微、甚至缺乏,以致心脏肿瘤的全身表现有时可误诊为结缔组织血管病变、感染、或非心脏性恶性肿瘤。

 

七、其他疾病导致的心脏病:

 

1.高血压性心脏病: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上述症状呈阵发性发作,多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痰中带血,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2.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时心律失常最常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房纤颤,其中最常见者为房颤。久而未治的甲亢可引起突出的心脏形状改变,包括心房或心室扩大、心脏重量增加、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间隙增宽,这些改变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可以改善或逆转。甲亢患者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大约6%,年龄大于60岁,病程长者更易发生。

 

3.糖尿性心脏病:糖尿病早期心率常有增快倾向。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可达24%42%,病人仅有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表现为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有些仅出现疲乏无力头晕等症状,无明显心前区疼痛,故易于漏诊与误诊。直立性低血压,常伴头晕、软弱、心悸、大汗、视力障碍、昏厥,甚至休克

 

  八、地区性心脏病

1.高原性心脏病:小儿与成人高心病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小儿发病较早,病程进展快,而成人起病缓

 

B.《心脏病用药治疗》(点击可详见)

 

C.《心脏病急救方法》(点击可详见)

 

D.心脏病人吃什么好?

 

心脏病人在日常饮食中要做到三少和三多:

 
三少:


1
、少食 就是限制进食的数量和种类。
心脏病人多半体重超重,因此应有意识地控制每日热量摄取量,减轻体重。建议每次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引发心脏病发作。此外还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凉过热的食物,以减轻胃肠刺激。


2
、少脂: 就是尽量少食用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类、肥肉类食品,动物内脏等。过多的脂肪可以造成肥胖、高血脂,长期高血脂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胆固醇含量多少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过高会发生冠心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病,应适当加以控制。在饮食方面,应避免动物性食品,少吃肥肉、奶油、黄油等脂肪类食物,少吃动物肝脏、脑、鱼子、墨斗鱼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应多选用豆类食品,因黄豆中含有卵磷脂及无机盐,对防治冠心病十分有利。


3
、少盐 吃盐过多,会导致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对预防心脏病不利,因此每日食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三多:

 
1
、多补充膳食纤维素

  膳食纤维素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但它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生成,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纤维素主要存在于蔬菜中,以竹笋、梅干菜、芹菜、韭菜为代表,粮食作物中以黄豆、燕麦含量较多。国内认为,每天纤维素应吃15~30克左右,才能满足需要。据国外报道,如每天摄入26克纤维素,就可降低女性患心脏病的危险,同时心肌梗塞的危险也相对降低。

 
2
、多补充维生素

  丰富的维生素有助于心脏健康。如维生素C能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还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降低血中有害的胆固醇。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保护心肌,预防血栓。维生素PP(即尼克酸、烟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绿叶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肉类、谷物、花生、酵母中富含维生素PP;油脂、豆类、蔬菜中富含维生素E


3
、多补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数量不多,但作用很大,心脏病人同样离不开。硒能保护心脏,防止病毒感染,是心脏的守护神。铬能强化胰岛细胞,预防糖尿病,还能抑制胆固醇吸收,从而减缓或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此外,钙、镁、钾、碘等矿物元素也对保护心脏有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