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的陷阱(一)

(2013-04-02 12:34:41)
标签:

杠杆

融资融券

浮存金

估值陷阱

不确定

分类: 理性投机/投资

 

--枯荣

 

从逆向的思维来思考,学习投资最重要的是知道未来自己可能死在哪儿,避开它们,然后才能立于不败而求其胜。聪明的人解剖自己犯下的错误,明智的人从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看看我曾经看到的、犯下的七宗罪:

 

一、错误的杠杆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借钱炒股是最大的一宗罪。借钱的最可怕之处并不是承担的利息较高,而是承担了一个时间的限制另外的一个可怕之处,是极大的干扰了投资人的理性思维。杠杆在盈利期间的放大效应导致投资人犯下“过度贪婪”的罪。2007年见过无数使用杠杆(展)的港股市场投资人,在急剧放大的盈利中欢喜、狂妄、疯狂,然后又在2008年的历史性崩溃中恐惧、忧伤、绝望。这都是亲眼所见,血淋淋的事实一再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让时间站在你的对立面!凯恩斯说过:市场非理性的时间一定会比你能支撑的时间更长!

 

    这种杠杆甚至还包括非正规的外部资金,因为这部分资金往往会在非理性的市场时期撤离,它们附带了一些“隐含”的时间限制。类似保险行业的浮存金这样的绝佳投资杠杆造就了股神(当然好马还需配好骑手)。【赟注:目前的融资融券交易其实是很害人的,即使不考虑自己得利,单一年的利息支出一般在9~11%,试问:超过1.6亿的股民/基民中,有几个实现了年均利润超11%的?据俺的观察,世界顶级大师巴菲特年均利润也就19.7%,世界好一点的大师在15~18%,世界一般大师也就13%左右,这样的收益率也就非常不错了,点击可见《真正穿越时空的3个都超90岁的投资大师 死多头 满仓 对冲》

 

二、估值陷阱 

 

    投资所面临的机会都是类似的:股票的内在价值很明显的比其股价更低。简单的相对估值指标,例如市盈率

市净率等可以一目了然的让投资人发现这种“机会”。简单来说,格式价值投资的捡烟屁股的做法。这种投资方式的确很容易就陷入“估值陷阱”,即估值较低的原因是公司出现了重大难以逆转的问题。因此,格雷厄姆在做时,便已经进行了大量分散投资,以此消除某些股票的陷阱问题。

 

自己在投资时便遇到很多类似问题:股价跌破净资产到跌破净营运资本,又跌破了净现金。后来发现不少成熟市场股市的股票大幅跌破净现金。理论上即可买入控股,宣布全部现金进行分配,则可获得“无风险”的收益。但实际上复杂的多!(控股权的争夺、大股东的转移资产等)绝大多数都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避开估值陷阱的主要方法,还是公司的长期持续经营情况的判定问题。理论上只有长期持续的自由现金净流入,公司的账面价值才有意义,特别是针对工业企业。老旧的机器设备、办公设备耗材等等,最终清算时不会有太多残余价值。

 

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不依靠财务杠杆能实现的长期净资产回报率能维持超过社会平均水平,而公司的估值仅在账面价值左右,那么这种投资就不能简单用估值陷阱来形容。如果市场构成主体的企业大多数是如此的估值水平,那么这个市场被低估的可能性将会很大。中国A股市场由于很多投入资本(特别是土地)都是按取得成本入账,而经过长期折旧后的残值根本无法反应现在的账面价值。因此中国A股整体市净率理论上应该比成熟市场更高一些。【赟注:例如银行,在大小城市的黄金地段一般拥有很多的物业是10~20年以前买入的,目前增值3~5倍甚至超过10倍了;而制造业的设备刚相反,最终清算时不会有太多残余价值。】

 

总之,估值反映了市场对该企业的前景预期,只有当公司表现优于其市场预期时,投资人才能获得“超额收益”,除此之外,都是反映企业盈利的现实状况。必须衡量的是两个:估值(预期)和对应的企业发展前景。只有差距明显时,才会有投资机会。相对低估(例如低PEPB)绝对不是投资的唯一理由。你必须有正确的逻辑推理表明市场的预期是错误的,否则就是陷入估值陷阱中。

 

    还有一种估值陷阱,是指的你的判断没有错误,但是市场处于低估值的状态持续时间很长。这种情况本不属于估值陷阱(因为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如果你承受了外部压力(杠杆等),那么这种现象可能会是致命的 

 

三、不确定的世界!

 

2008年电信重组前,某日其三家公司的权证(涡轮)异动,同时大涨。在此之前,某投资人从渠道了解到该信息,提前买入看涨权证,果然印证其信息。不仅如此,还进行了分析,规避了可能会相对受损的中国移动。在当日收盘,众星捧月般的赞叹,当晚都不醉不归。第二日果然宣布停盘和重组事宜。在等待数日(6月初)后终于复盘,当日市场整体平稳,但三家电信股同时大幅暴跌,中国电信跌幅超过11%。无论是预期的受益公司还是受损公司,股价都同时大幅暴跌。认购权证更是大幅暴跌超过40%多,这意味着重组前买入的系数被套。我看到众人鸦雀无声,面对股价走势,只有死一般的沉寂!侥幸心理让投资人都杀红眼,等待。

 

第二、三日,股价终于企稳反弹,众人开始喘口气,重新陷入幻想:也许前日只是一部分人离场导致的。于是又开始陷入狂热中。第四日,电信股继续大幅下跌,这下子几乎没有反弹,一口气一个月不到跌了30%。最终在绝望中,这些人的涡轮全部极低价格割肉(暴跌时没有成交量,股价并不反映卖出时的价格)。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贵州茅台的持有者根本不会把政策风险放在眼里大众消费品也极难预测质量风险何时爆发。工业企业面临经济周期的起伏不定。【赟注:投资也好,投机也好,都要灵活,不要一根筋。中国再过50年能否出现可口可乐那样的世界超级公司?人家巴菲特前5大重仓股都有100年以上经营历史,其产品大都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呀】

 

曾经迷恋集中投资策略,但是往往真理和谬论只差一线。过度集中的优点往往被投资人提及,例如XX全仓万科的神迹。但过度集中的风险倒是容易被忽视。每每看到有投资者对XX公司数如家珍、信心爆满时,我就想:

1、持仓是否导致你的心理发生信息过滤等偏差?

2、是否高估了自身的能力边界?

3、是否忽视了不确定的世界(即便你如何如何努力)?

 

这个问题在我身上同样发生,因此我深知此事之难。坚持和固执只是成王败寇的结论,过程都是如此的类似!这个问题难到无解,因为能力圈是模糊的(带有极强主观性)、能力圈内的企业自身发展也是动态和复杂的。这符合测不准原则,因为作为衡量的标尺本身就是不客观存在的。

    

  相关阅读:《张化桥的再醒悟:价值陷阱害人不轻 !》

        《真正穿越时空的3个都超90岁的投资大师 死多头 满仓 对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