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嘴巴为何投资民生?浮盈超72亿 赚200亿才出手
(2013-02-05 16:05:49)
标签:
民生银行最优质的客户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增持王大嘴巴杂谈 |
分类: 股市牛人/基金 |
史玉柱增持民生银行赚超72亿
2012年的任何投资机构,在史玉柱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
截至目前,他以浮盈72亿元的傲人战绩被网友评为“2012年最佳投资人”。现在的史玉柱想低调都不行,民生银行节节攀高的股价再次把他推到风口浪尖。虽然他早就“闲居山林”,不问江湖恩怨,但此时千万股民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史玉柱在民生银行打的这场翻身仗堪称经典,追随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他,似乎与多年前的巴菲特一样,孤军奋战,却一战成名。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却打得惊心动魄。
2012年的中国股市熊样十足,跌破2000点,回到十年前。这一年,“中国的巴菲特”刘益谦携款彻底逃离股市,并坚称“中国的股票不能买”;中国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频频减仓银行股;领跌的银行股遭遇国际机构高调做空,而史玉柱还在二级市场逆势扫货,重仓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近期股价的接连上涨,不断创出了5年以来的新高,这让坚守民生银行十年的史玉柱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中国最具争议的富豪之一,史玉柱从IT、保健品到网游的每一次创业都轰轰烈烈。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从实业家转为投资家的人不少,但他却是最成功的一个。
增持近80次,浮盈超72亿元
史玉柱到底在民生银行身上赚了多少钱?也许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史玉柱不止一次地向外界宣称:3年内不减持民生银行。
如果当年叱咤股坛的刘益谦遇见现在的史玉柱该发生怎样戏剧性的一幕。2009年,刘益谦将定向增发玩得风生水起。频频出手在不到5个月时间,仅出资10亿元利用杠杆撬动近60亿资金,截至当年11月,浮盈31亿元,成为“增发王”。2011年,刘益谦彻底逃离股市,而史玉柱却频繁增持,如今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浮盈72亿元,堪称“增持王”。
从2011年的不断增持,到目前为止史玉柱共拥有民生银行A股8.096亿股,港股3.495亿股。具体而言,第一轮从2011年3月份开始,持续到2011年9月份。
在此期间,史玉柱在A股市场上一共增持民生银行65896万股,增持最为频繁的时期是当年5、6月份,其中5月增持17次,当时民生银行股价波动区间为5.2-5.5元。6月增持18次,股价波动区间为5.1-5.5元。据统计,史玉柱2011年46次增持民生银行A股股份,按照披露的每笔购入均价加总计算,共斥资逾38亿元;32次增持民生银行H股股份(增持之前,史玉柱并不持有民生银行H股),合计约斥资181098万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4.6亿元。
第二轮增持从2012年6月开始,史玉柱数度出手民生银行H股。
当年6月4日和
6月5日,开盘价均为7.0港元,史玉柱连续两日买入民生银行H股,合计数量2440万股,耗资约1.708亿港元;6月8日,史玉柱再次出手增持民生银行,其增持股份数量为1320万股,开盘价为7.4港元,耗资约9768万港元;8月27日,一份一年期现金交割的认股权证产品(CALL+PUT)自然到期,史玉柱担忧别人误解其减持,同日在市场购入等额(240万股)的股票;9月6日,史玉柱以5.76港元/股买入500万股,单笔耗资2880万港元。
此外,史玉柱于2012年9月19日以5.5元人民币/股购入100万股民生银行A股,次日再以5.47元/股购入300万股,合计耗资2191万元。此时的史玉柱似乎在抄底,因为9月份,A股中的银行股跌得最惨的是民生银行,跌幅达3.70%,收于5.47元。其他银行股跌幅紧随民生行之后,拖累大盘。
据本报记者统计,2012年,史玉柱砸在民生银行A股和H股的资金接近或超过2.5亿元人民币。两轮增持共约80次交易,合计耗资约55亿元。
史玉柱很钦佩一位名为“老股民”的网友,每周都会去看他的关于投资的博客,“老股民”认为史玉柱在民生的投资低于30元是不会抛售的,预计将获利200亿元,将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笔生意。
而深圳某私募公司总裁认为史玉柱让整个投资界汗颜,而其投资可以概括为“深刻理解、集中投资、逆向思考”。
北京博融泰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生克非,多年操盘二级市场短线投资,但他很推崇史玉柱价值投资的理念和坚持:“每个人的投资有他自己的依据和理由,史玉柱对民生银行的投资价值投资占的比例较高一些,他不会因为外界的指责和批评改变自己的观点。另外,他作为民生银行长期的大股东,对它有一定的偏好,而且从这轮行情来看,银行股的价值回归也体现了价值投资的结果。”
结缘民生银行
史玉柱帮朋友解围,从冯仑手中买下了1.43亿股民生银行国内法人股。
投资银行股,是史玉柱经过深思熟虑后下的一盘好棋。
2001年,凭借红遍大江南北的脑白金再次复出的史玉柱,高调拿出2亿多元还掉自己当年在珠海欠下的巨额债务。由于脑白金的高额利润,史玉柱的账面上躺着近5亿元的现金。这时候,史玉柱想到了投资,他的初衷是“既可以做公司发展的战略储备,又可以控制公司的多元化冲动”。
史玉柱曾在微博上感慨:“人这动物,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败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对于当年巨人大厦导致破产一事,史玉柱显然心有余悸,不但调侃自己再也不敢盖高楼,还坚定地表示自己的投资原则不是谨慎,而是相当谨慎。
通过与他人交流,史玉柱看中银行业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发展,而且他认为全国性的银行不会破产,因为背靠国家。另外,银行股非常适合大资金进出,上市银行股权很容易质押,急需资金兑现也方便。如果能做银行的较大股东,取得董事会席位,对未来自身的融资需求也有很大帮助。
与实力雄厚的国有银行相比,史玉柱更倾向于投资商业银行。谈到银行股的价值时,他曾说:“我接触几个商业银行决策者,他们均认为发达地区的政府平台是他们最优质的客户,有土地打折抵押,有还款来源,有信誉保证。除四大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的网点尚未开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客观上回避了风险。”
但史玉柱投资的第一家银行却是华夏银行,2002年间,他多年的老朋友段永基任四通集团董事长,四通集团有6000万股华夏银行股份被法院冻结要拍卖,史玉柱替段永基把钱还了,全盘接收了华夏的股份。从此开始在华夏银行的投资路,截至目前,史玉柱持有华夏银行1.79%的股份,持股数为8956.83万股,位列第九大股东,持股市值超过10亿元,而目前该股也在强势上涨。
结缘民生银行,得益于史玉柱的另外一个朋友冯仑。2003年9月,冯仑旗下的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筹备上市,作为房地产公司,投行认为参股银行会使得公司很难获得好的估价。仗义的史玉柱再次出手帮朋友解围,从冯仑手中仅花1元/股买下了1.43亿股民生银行国内法人股,当时民生银行的流通股股价为8元左右。尽管法人股无法流通,但史玉柱看中的是低廉的受让价格,其实际控制的上海健特以1.43亿元的“白菜价”成为了民生银行非流通股的第八大股东,持股比例占非流通股的3.75%。
看似歪打正着,实际上史玉柱是慎之又慎。他曾表示:宁可错过100个项目,也不错投一个。为此,史玉柱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一个七人的决策委员会,投票决定投资项目。对于他的保守,段永基就曾批评过他。
2005年6月民生银行股改,用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股本1.55股,又向非流通股股东转增股份约6.74亿股作为对价,以换取上市流通权。据此计算,每10股流通股将成为15.02股,其中增加的1.55股为转增股份,3.47股为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股份。即作为原先法人股持有者的上海健特获得每10股转增5.02股的对价,成为了流通股。史玉柱每股仅1元的1.43亿原始股,增至2.15亿股,每股5.8元。
2007年6月,史玉柱又借民生银行A股首次定向增发的机会认购了3.09亿股。定增后,上海健特持有6.98亿股。除权后,定增价为每股7.63
元,较民生银行股权登记日前30个交易日12.4元的平均价折价38.5%。此后,又经多次送股,2008年上半年史玉柱持有民生银行A股达9.07亿股,持股比例为4.82%。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史玉柱小心谨慎的性格再次显现,开始大量减持民生银行股票,他解释原因为“抱着现金过冬”。
2008年9月,史玉柱拉开了减持大幕。首先减持民生银行2201.96万股,以当时平均股价4.04元估算,此次套现约8895.92万元。2009年初,史玉柱再次狂减57795.17万股,以一季度民生银行平均股价4.77元估算,这一次套现约27.57亿元。两次共减持超过5.99亿股,套现资金约28.46亿元,仅保留了31867.87万股,持股比例从4.82%降至0.43%。
此外,史玉柱还同时从华夏银行约套现5856万元。这样,史玉柱从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身上共套现约29.04亿元。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1胡润套现富豪榜》显示,史玉柱历年套现总额达72亿元。
史玉柱身边的人都习惯叫他“老史”,而他却常自称“本屌丝”、“大嘴巴”。(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