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茅台如再不反省,就有可能成为当年高价龙头长虹的下场
(2012-12-18 14:19:26)
标签:
茅台几千年悠久历史人品塑化剂白酒 |
分类: 酒类股 |
上周三上午茅台集团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媒体见面会,就塑化剂风波做出了回应。茅台从一开始的不回应,到“阴谋论”…茅台及其他上市公司,究竟要在这件事情当中吸取什么教训?投资快报请来了皮海洲、黄湘源、曹中铭三位特约评论员分析、评论此事。
皮海洲:
贵州茅台针对塑化剂事件而于12日召开的媒体说明会显然不是一次“道歉会”。虽然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表示要感谢“水晶皇”这个人
“给我们中国白酒行业提了个醒,而且使我们白酒行业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但袁仁国同时也锋芒毕露地表示,“中国白酒行业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不会因一个事件而停止或者消亡。”【赟注:投资白酒的或生产白酒的或酒鬼都有这种怪论,动辄就说中国白酒行业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云云。
黄湘源:
袁仁国尽管还在认为塑化剂是“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风波显然还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除了酒鬼,茅台,正在被卷入其中的还有五粮液,洋河,等等。可惜的是,不少的涉嫌对象正在重复的往往是一种司空见惯到不能再司空见惯了的老套路——“先是一口否认,接着用‘阴谋论’反击对方,然后再用低调到不能再低调的声音认账了事”。即使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说,这也不过是一种可笑的鸵鸟政策,不惟于事无补,于己无益,反而有可能贻害无穷。
酒品即人品。产品即人品。而企业负责人的人品,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也可以说是企品。对于上市公司,也就是股品。在对利益的过度追求正在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一种时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世风日下,早已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丢到了九霄云外。不要说牛奶里有三聚氰胺,酒里有比三聚氰胺还要毒的塑化剂,就是企业的形象,企业的信誉,何尝不也是用塑化剂塑化出来的。在我看来,这才是让人更害怕的事情。
曹中铭:
正如“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在此次的“塑化剂”风波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酒鬼酒不存在“塑化剂”超标的问题,那么此后也不会波及到贵州茅台头上。如果贵州茅台从有传闻开始就采取相关的措施,那么个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必然会小得多。
投资快报:茅台难以收敛的“霸气”又是来年何方?
皮海洲:
这种“霸气”其实就是贵州茅台实力的体现。虽然贵州茅台的“国酒”注册受到业内的争议,但贵州茅台作为国酒的第一品牌,这是没有争议的。从“国宴”到“官宴”再到“豪门宴”,都不能缺少了茅台酒。这就是茅台酒的骄傲所在。也正因为贵州茅台是国酒第一品牌,所以,贵州茅台是不能倒下的,一些部门也必须来维持这个品牌。尤其是对于贵州省来说,贵州茅台就是贵州省的形象,这个形象不能受到损害。在酒鬼酒面前毒性“为三聚氰胺20倍”、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的塑化剂,到了贵州茅台面前就变成了“一个比较安全的物质”,甚至变成了“神酒”,这就是由两家公司的实力不同所决定的。
黄湘源:
当上市公司把融资圈钱看得高于一切而把造假欺骗视同儿戏的时候,当管理层把融资规模和市场规模的20年赶上欧美的200年看得高于一切而把对投资者造成的伤害视同没事儿一样的时候,在企业形象浓艳的过度溢美后面,躲藏着的不是造假的魔鬼,就是说过就不算的谎言,哪里还找得到不含水分的真实?哪里还有什么童稚无欺的诚信可言?中国股市就这样成为鬼影幢幢的假面舞会。这是“重融资轻融资”的IPO体制最大的弊端。对于中国股市来说,“重融资轻回报”就是比三聚氰胺还毒的最厉害的塑化剂。
投资快报:从贵州茅台的表现看,上市公司及相关部门应怎样做才能对得起广大投资者?
黄湘源:
一家企业的产品发生一点质量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越是讳疾忌医,越是有可能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而等到问题成堆,变成无可救药的大毛病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我们不仅不反对而且还比谁都更愿意赞成人们去爱惜自己的羽毛,对于茅台这样的知名品牌和著名企业来说,尤其如此。但是,越是爱惜自己的羽毛,就越是应该懂得洁身自好,像容不得砂子的眼睛一样不能容忍自己的信用瑕疵,更不用说涉及到有可能损害消费者健康的塑化剂含量超标的产品质量问题了。我们追求的不仅是真相,更重要的是诚信。而诚信不仅是一个公关问题,更是企业社会责任和信用的本质体现。诚信的普遍沦殇就是比一种比塑化剂还更另类和更让人可怕的对资本市场健康肌体的侵蚀和毒化。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失信的危害比塑化剂还更塑化剂。(投资快报)